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加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改革任务,是因应国际局势复杂变化、顺应国际传播发展趋势,以更高标准对国际传播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广东是“两个重要窗口”,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的时代重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要深化、细化对国际传播能力的理解,努力在构建更加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上下功夫。
■推动形成国际传播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这一重要论述强化了国际传播工作的战略谋划,对于推动形成“大外宣、大传播”的工作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广东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当前正携手港澳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国际舆论关注度较高。同时,广东也是外向型省份,海外华侨华人、驻穗外国办事机构、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国际化企业、大型国际会议数量多,这些都为构建国际传播大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加强国际传播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推动外事、外贸、科技、法律等领域高效协同,统筹媒体、智库、地方、企业、高校等力量,努力将各类资源和力量转化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拓展的优势。
要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持续做大做强GDToday(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主流媒体,支持地市建设自有国际传播平台,不断推动全省外宣媒体建设提质增效。深化与海外主流媒体交流合作,积极联动民间资源和“外脑”“外眼”“外嘴”力量,通过“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相结合,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要健全完善国际传播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国际传播的知识培训和能力提升,推动各地各部门积极培育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依托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平台和智库,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国际友人、海外留学生、外国企业家等“自来水”作用,培育一批知华友华、为我所用的国际传播力量。
■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构建更加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为我们在国际传播工作中掌握话语主导权,进而占据文化传播制高点明确了方法路径。广东地处“两个前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
要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把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介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大国领袖风采在海外有效传播,依托广交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等国际性活动策划主场外宣,使之在国际上深入人心。
要强化国际传播的学理支撑,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海外研究传播,积极打造特色外宣平台和栏目,通过相关国际政要、专家和知名人士深入解读,把理论宣介融入国际传播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要做精内容、拓展渠道,全面强化受众意识,有效打通内外宣壁垒,重塑内容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开展精准传播、分众传播、互动传播,推进主力军挺进国际传播主战场。
要深化区域国别研究,发挥高校学者、智库专家、企业界人士等各自优势,积极拓展国际传播的场域和边界,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
■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国情、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广东处于“交汇处”“交融处”“交锋处”,独特的地缘特征和历史方位决定了文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必须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拓展国际视野。
要更加注重从文化角度推进国际传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用好重大涉外平台、广东特色文化、华侨华人资源,努力打造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要坚持以文化交流为纽带,积极打造特色主题外宣项目,依托粤菜、岭南中医药等广东特色文化载体和粤剧、龙舟、醒狮等岭南特色文化活动,面向海外开展务实管用的宣传推介和交流交往活动,让更多国外受众在领略中华文化中感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要持续做大做强对外文化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积极培育各类外向型文化经营主体,综合运用好在国际上有优势的动漫、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载体,传播当代文化创新成果,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
要发挥旅游在促进民心相通上的作用,让外国游客在领略山水人文之美、感悟时代发展之变中理解中国、读懂中国、亲近中国。原载《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