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这支规模庞大的教师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新的精神谱系来保障和引领。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作为支持,而教育家精神正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所在。2024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培育涵养、弘扬践行和引领激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此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以教育家精神来引领广大教师积极行动、投身实践、主动发展。
何谓“教育家精神”?2023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中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由此可见,教育家精神既是价值引领,也是实践操守,因此,要以教育家精神铸就强国之师,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滋养,更需要教师个人主动践行、求实创新。
■一、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关键在标准引领、自觉追求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师道智慧集大成者,是人民教师的共同精神品格,形塑着新时代中国教师新形象。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家精神,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师专业工作的指南与标准,形成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框架,以具象化的专业素养指标和发展进阶,为教师向教育家迈进提供具体目标和成长路径。“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有了专业素养标准为方向,教师就需要在个体实践中不断行动、体悟、感受和提升,以教育家精神为镜来正衣冠、明得失,把教育报国、心怀天下的理想落实到每日的教育行动之中。
■二、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关键在日学日新、专业积累
教育家精神养成绝非朝夕之功,要在学思用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中萌发和锻造。要培养教师的教育家精神,必须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系统。从职前培养、入职学习和在职教育开展全过程涵育,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成长的全要素、全过程之中。“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有了培养发展的良好环境,教学更要发挥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持续提升专业知识、关键能力,不断锤炼师德修养、意志品格,逐步积累专业的知识资本,坚持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胸怀理想、勇毅前行,行进在成长与追梦的路上。
■三、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关键在制度保障、知行合一
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把心怀国之大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引导教师主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必须使教师专注于立德树人的主责主业,切实减少对学校和教师的不必要干扰,把时间还给教师,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让教师在躬耕教坛中勤学笃行,能够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事业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安心从教的制度保障,教师更要以至诚报国为价值追求,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施教,在言传身教中垂典则、示群伦,扎根三尺讲台,以爱育爱、以文化人,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潜精研思、转识成智,不做“书生教育家”,要成为“创造的教育家”“开辟的教育家”。
■四、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关键在尊师重教、榜样示范
传承教育家精神需要全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不断提升教师地位,选树先进教师来展现和塑造新时代教师新风貌。要引领教师主动向教育家靠拢,必须厚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教师荣誉表彰制度,适度扩大表彰规模,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有了尊师重教的价值共识,教师更要以卓越的教育家、身旁的好老师为榜样,主动靠拢、持续精进,做好“意愿、锤炼、学习、创新、收获”五项修炼,自我激励、自主发展,汲取教育家的经验与智慧,融入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实践中,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
耕耘三尺讲台,肩负强国使命;坚守教育初心,敢为时代筑梦。作为新时代的广大教师,我们要用教育的力量扎稳人民幸福的根基,以教育的坚实筑牢国家繁荣的基石。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我市广大教师必将大有作为、必将成就卓越,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中山力量!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