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路段当前正在实施的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是中山突破“围而不建”难题、规范文明施工的一个缩影。去年10月,中山市印发《中山市建设工程项目占用道路“围而不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在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和执法局)成立建设工程“围而不建”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随着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山逐渐形成了挖掘城市道路长效治理机制、部门联合督导和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这两大机制,在破除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围而不建”痼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见习生 方馨娉
本报记者 付陈陈 陈雪琴
■“一码通”:建立挖掘城市道路长效治理机制
一直以来,如何有效实施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监督、快速发现挖掘施工现场问题,是困扰城市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传统管理机制下,各方管理信息不连通、各环节处置衔接不顺畅,导致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监督容易出现管理低效等问题。对此,市城管和执法局探索建立了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监督“一码通”多方参与长效机制。
“每个项目在审批时都会附一个专属二维码,巡查人员可以扫码查看工程审批信息并现场检查施工情况,施工方也可以将开工时间、后期竣工验收等相关信息进行报送。”市城管和执法局审批服务办公室主任刘晓宇介绍,市民群众如发现该施工项目存在“围而不建”、报小建大、施工文明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扫码反馈,施工方将及时作出整改。
据了解,挖掘道路工地“一码通”多方参与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审批时赋二维码、审批后信息上报、施工及竣工现场管理信息申报、社会监督信息举报等简易“打卡式”的线上填报,提高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业务审管精细化、高效化水平,实现审批出证赋码全覆盖、施工现场信息全公开、人民群众监督无死角、监管部门监管全感知,切实做到“码”上监管,即挖即管。
今年以来,该平台共计对占用道路建设项目赋码550个,协助开展日常巡查1060次,接受市民群众反馈的问题36个,均已全部整改完毕。
■“强抓手”:建立部门联合督导和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
《方案》实施以来,中山市大力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占用道路“围而不建”专项治理,对当前全市占用道路在建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依法查处擅自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超范围超期限施工等行为,有效遏制“围而不建”现象。为了巩固提升建设工程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围而不建、建而不快”治理成效,市城管和执法局以巡查执法为强有力抓手,建立了部门联合督导和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
据介绍,市城管和执法局牵头,推动住建、交通、水务、公安交警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联合督导组,选取施工项目进行督导、通报、整改,每月开展联合督导至少1次。在此基础上,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日常巡查监管,从而形成常态化监管态势,及时、切实地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以前,住建只管住建,水务只管水务,现在我们将各个管线单位统筹起来,统一进行联合督导巡查。每个季度的联席会议上,我们会就各行业主管部门、中心城区各镇街,在联合督导、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从而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市城管和执法局市政设施管理科副科长李俊桥表示,通过常态化管理,相比2023年之前,中心城区施工工地“围而不建”、施工不规范、施工现场随意化、不围蔽或围蔽质量差等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现场,中山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刘维民望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感叹道,有了这些机制,项目的施工进度明显加快,且施工质量能够得到全面把控,市民的意见和诉求也能及时反馈。不仅有效减少了施工对周边产生的影响,也能尽快地还路于民,做到民生工程不扰民。
接下来,市城管和执法局将不断优化“一码通”多方参与信息平台,将适用范围从中心城区逐步扩展到各镇街。同时,进一步加强巡查执法抓手,做到常态化坚持。将“围而不建”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成功机制和有益经验推广开来、贯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