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陈陈
■军旅生涯磨练个人意志
广东法院司法警察业务技能竞赛每五年举行一次,常被业内戏称为司法警察界的“奥林匹克”。能在如此大规模的比赛中获此佳绩,与徐军的成长经历有着巨大关系。
徐军父亲是一名老兵,受其影响,徐军成为了一名国防生,2006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海军部队。他在部队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一次。2020年4月转业至中山中院法警支队。
在一次出海任务中,军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风浪,徐军连续三天粒米未进,连胆汁都吐了出来。当船终于靠岸时,他的裤腰带松了一大圈,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气。然而,徐军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多年的海上漂泊,不仅锻炼了徐军的体魄,更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学会了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更时刻牢记保家卫国的重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
■日积月累提升个人能力
转业至中山中院法警支队后,徐军始终保持严于律己、乘风破浪的军人作风,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司法警察身份特殊,在执勤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例如庭审过程中,被害人家属情绪激动,与被告人发生肢体冲突;又如安检环节,部分进入审判区域的人员会携带管制物品;再如押解过程中,被告人挣扎逃脱等等。
为更好地履行司法警察的职责,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多种突发状况,徐军除了完成支队的日常训练任务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锻炼职业技能,在自我加压中实现发展、成长和提升。此外,他也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今年9月举行的广东法院司法警察业务技能竞赛中,他代表中山法院参加了比赛。此次竞赛分为初赛、半决赛、决赛三个阶段举行,旨在通过警务理论考试、长警棍术、徒手防卫控制、单兵耐力跑、实弹射击、警技体综合这6个技能比拼项目,全面检阅全省法院司法警察在一线警务实践工作中对单警装备的熟练使用程度和对抗能力。
■团队支持解决后顾之忧
“这是我转业以来第一次参加这项比赛,感觉考核的内容非常全面,甚至比在部队时的比武项目更多。”徐军坦言,作为一名80后,在接到参赛任务时,他也曾因为年纪远超其他90后甚至00后的选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一丝怀疑,但也仅仅是一瞬间的迟疑,他便抛开了所有的杂念。
考虑到支队警力有限,且工作量较大,队友们纷纷主动帮忙值班、分担日常工作任务,为徐军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上级领导也积极帮忙协调训练场地、搭配训练伙食,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有了团队的大力支持,徐军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赛前训练中。他无惧三伏酷暑,不畏烈日当空,坚持从难从严开展训练,紧盯竞赛项目评分标准,对动作不规范、操练不流畅的环节严抠细节、逐一纠正。面对训练中的磕碰擦伤,也咬牙坚持,逐步提高基础体能和警务技能水平。
按照比赛规定,每位参赛选手都要搭配一位副手,徐军的副手便是来自的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法警大队的年轻警察谭永洪。“在这些考核项目中,很多对抗性的环节都是需要配手配合完成的,比如捆绑、防卫控制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受伤。”徐军说,虽然配手不能像参赛选手那样参与比赛,赢取奖牌,但这些“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榜样引领警队素养持续提升
耗时近一个月的训练、比拼,最终为中山法院赢得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尽管代价是磨掉了两个趾甲盖、身体多处受伤,徐军仍然乐在其中,他表示:“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山法院的集体荣誉。”
日前,中山中院对参赛队员徐军、配手谭永洪、教官雷展图等予以了通报表扬,希望他们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取得更好成绩。
法警支队负责人陈加周表示,此次比赛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和关心,接下来,该院将教育引导全体司法警察向徐军等先进典型看齐,不断加压奋进、勤学苦练,持续提升自身硬实力,争当榜样模范。并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警队专业素养大提升、纪律作风大转变,为确保审判执行安全、保证法律实施和维护司法权威提供更有力的警务保障。
眼下,徐军也收到了上级派发的新任务,即带领法警支队在广东省法院司法警务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定考核中,获得“一级警队”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