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吹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号角以来,三年时间,五桂山街道因地制宜,通过从源头着手,完善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提升水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催生水清岸绿的美丽经济,北台涌畔再现勃勃生机。
见习记者 颜子怡
■破解难题 北台涌重归清澈
北台涌位长度22.9公里,其中五桂山段长16.4公里,上游两侧有较大面积的生活居住区、工厂区,沿岸有雨水排口、雨污合流排口等各类排口200余个。每逢暴雨天,不少居民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通过河涌两侧合流排口和暗涵,溢流排进河涌,影响了水质。
源头未进行雨污分流,导致污水排入了雨水管,加之部分管网存在破损病害,污水误入河涌。这正是北台涌整治的关键难题,五桂山街道水务事务中心主任张子浩介绍,2021年初,五桂山街道全面开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新建截污管道1.4公里,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1座,截留直排河涌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工业污水。“同时,我们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支管到户’工程。”
走进和平村村口,就能看到一座蓝色的污水处理站临河而建,四周已用栏杆围护,周边铺设的植草砖也形成了小广场,在美化周边环境的同时,还为村民增加停车场地。张子浩介绍,新修建的污水处理站不仅进行了防噪处理,污水处理能力也由之前的20吨/天提升至现在的50吨/天,长远计划则可实现150吨/天,周边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污同治”成效显著。在工业区和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工业排口封堵,合流管改雨水管,厂企污水管新建完工。市政路上,污水干管铺设完成,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同时,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治水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前污水都是排到河里面的,所以我们的小溪污染很严重,河面会漂浮垃圾、油膜,街道办整治之后,水就变清澈了,包括河道周边也进行了整治,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和平村村民古志恒感慨道。
为了更好地保护五桂山的饮用水水源,五桂山街道还充分利用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动饮用水水源地工程建设,增设电子哨位、高空视频监控、隔离网等基础设施,全力守好中山“水缸子”。
■一村一策 河滨道焕发生机
五桂山街道有41个自然村,辖区涵盖5万人,农村污水要实现源头治理,需要全部接管到户,不仅工程难度增加,还需极度细致沟通协商以获得村民配合。在治水进程中,五桂山街道采用“一村一策”的智慧方案,依据每个自然村的实际状况定制治理策略。
“每个自然村情况都不一样,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逐步推进工程建设。”张子浩说,例如南桥村不仅地处偏远,还存在地质情况复杂、距离污水厂较远、改造难度高等问题。为此,施工团队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模式的新路子, 在完成农污支管到户工程后,将污水分别收集至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中,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此外,对于村民的各种疑问,他们在逐一细致解决的同时,也认真采纳村民的合理建议。
经过三年水污染治理攻坚,五桂山街道全面铺开涵盖城镇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及城市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的“六污同治”系统工程,如今,五桂山街道5条河涌中,已全面消除劣V类河涌。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整治3条河涌,建设截污管约3公里,清淤长度2.4公里,管道检测约19.3公里,在这场“治水”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五桂山也不断发力,结合水污染治理、绿美河涌等重点工作,将沿线山水生态资源串联,打造沿河碧带,让青山绿水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招牌”。下阶段,五桂山街道计划继续发挥辖区内良好水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发展好生态旅游,进一步写好“水文章”,做活“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