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兴江
■曾经发黑发臭
如今清澈干净
冈东龙江舟新河是古镇中心区的重要河涌,南起二坦河,途经镇南工业区、华艺广场、沙古公路、灯都华廷,汇入古镇中心大河,全长约1.9公里,河面平均宽度约15米。流域范围内有2个小区、2个商业区、3处公共建筑、112栋民房、151宗工业厂房,常住人口超过7500人。该河涌原本已经截过污,但由于沿岸生活污水收集不彻底,导致河床底泥淤积深厚,被列为轻度黑臭水体,成为中山市限期治理的河流之一。
11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古镇镇华廷路与松兴东路相交接的桥涵边采访时看到,曾经发黑发臭的冈东龙江舟新河,现在呈现出清澈干净、鱼翔浅底的景象。
冈东村村民区荣满路过桥涵,记者与其进行了简单的对话。
记者:“前两年,对这条河的景象如何?”
区荣满:“污染比较严重,即便河里有鱼也活不了。有村民取河水浇菜地,结果菜都长不好。”
记者:“现在情况怎样?”
区荣满:“经过大概一年多的治理,河里面竟然有鱼群游动了。刚刚,还有一位村民钓了一条一斤多的鱼呢!”
■“糟心河”变黑臭水体
治理样板河
古镇镇海洲村的沙源支河呈南北走向,原长390米。然而,就这么一条连接海洲水道的支河,因河水无法流动,成为重度黑臭水体,群众反映强烈。形成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种因素导致支河南段断头,河床底泥淤积深厚,河涌自我冲刷动力大幅降低;二是污水收集缺失,部分沿岸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涌,让河涌黑臭状况日益加剧。
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以来,市镇两级高度重视事关海洲民生大事的沙源支河,目标是将其变为黑臭水体治理的样板河。如今治理结果如何?当地村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给出答案。
村民陈鸿轩:“一年之前,这条河涌可谓黑臭无比,气味熏天。一到夏天,沿河居民谁家都不敢开窗,实在是太糟心了。好在,经过治理,现在河水变清了、不臭了、人的心情也变得舒畅了。”
海洲村民欧长恒在沙源支河海兴路旁开了一间松茂汽修厂。“2017年汽修厂开业时,旁边的河涌就是臭的,去年有所好转,今年才彻底摆脱了臭味的困扰。”欧长恒说,虽然黑臭河涌对汽修厂没有直接的影响,但臭味会给员工以及顾客带来不适,因为只要夏天到来,臭气就来了。去年,政府清了河道淤泥,打通了下游断头河,水开始流动起来,黑臭随后消失,现在很多村民都会到河岸休闲散步。
■河道变清
源于“治水人”攻坚克难
冈东龙江舟新河、海洲沙源支河从昔日黑臭无比的“龙须沟”变为今日清水流,市镇两级治水人付出了心血,他们夜以继日,攻克各种难关。
冈东龙江舟新河黑臭的原因主要在生活污水的收集和渠道淤泥太深。冈东村党委委员区耀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把水污染治理工程做成高质量的民生工程,市镇治水人调集资源,在该河流域铺设了2.6公里的截污主管,1.9公里的农污水管网,一举实现片区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为确保水污染治理工程成为清正廉洁工程、群众满意的工程,古镇镇镇村治水专班成员,逐家逐户走访水污染治理涉及的村民和企业主,听取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最终,冈东龙江舟新河存在的“河涌动力不足、河水长期滞留”难题得以攻克。
经实地调查,沙源支河黑臭的主因是南段断流带来的排水不畅。海洲村党委委员张施敏告诉记者,为攻克这一难题,海洲村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沙源支河水系连通和清淤疏浚工程,采用U型槽设计,新开挖了一段长超300米、宽约7米的河段,将沙源支河与海洲西河连通,配合开展清淤疏浚工程,对沙源支河旧河段进行全面清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的今天,沙源支河的水动力得以恢复,水体变得清澈起来。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确保河涌不再黑臭
古镇有内河涌41条,总长70公里。翁樟水是古镇镇水务事务中心副主任,提及古镇镇的水污染治理,感受颇深。他说,高峰时段,全镇水污染治理的施工点达到100多个,可以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这给群众出行等诸多方面都带来影响,好在最终大家都挺过来了,目前整个工程已经推进到了90%以上,年底就可以收尾。
“第一批水污染治理工程出成效后,我们就更加有信心了。事实证明,只要勤政廉洁,将工程做成高质量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群众就会支持。”翁樟水说。
记者采访时看到,古镇镇正在进一步完善沙源支河、冈东龙江舟新河的河岸设施,包括加装路灯、更新栏杆、种植花草等,进一步美化河岸环境,让曾经的黑水河、臭水沟变成真正的清水河、亮丽河。古镇镇也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三分建,七分管”。为此,古镇镇强化流域管理,对厂企、小区排水进行深度改造,贯彻落实排水许可与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强化执法力度,保证镇内排水、排污受管可控。同时,强化构建了“河长+治水”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通过发挥河长的统筹作用,网格的巡查作用,部门的协调作用,运用好治水的技术力量,把水污染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