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中山先生》迎来首演。剧情非常巧妙,撷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在剧情的引导下不断地加深人物的情感表达,讲述了孙中山在风雨如晦的20世纪之交立志图强、不畏挫折的奋斗历程。
其实,把伟人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有着天然的难处,因为话剧的第一要素是冲突,比如《哈姆雷特》《雷雨》,这些话剧是充满了悲剧力量的传奇故事,戏剧张力巨大,能让观众产生一种灵魂被击穿的颤栗感,进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而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妇孺皆知,既不能虚构夸张,又要避免写成刻板的颂歌,对编剧来讲,如同戴着脚镣跳舞。如何把人尽皆知的故事浓缩在两个小时的舞台中,并与普通观众持续共情,是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的。
审美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不得不说,本剧的创作团队非常有眼光,请来了傅踢踢进行编剧,为本剧的成功奠定了基调。踢踢很年轻,我特意关注了他的公众号,发现他是一位经常游走于时尚圈的先锐戏剧家,对时尚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独特的艺术感知,能够精准地踩在时代的审美上。这种类型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枯燥,而且他的高明之处是采用了一种平视视角。
伟人的艺术创作,最容易进入一种仰视视角,如果是仰视视角,那作者会用一种过分逢迎的站位去书写人物与事件。而本剧站在了平视视角的角度,所以写出来的伟人极富人情味,着力展现了亲情、友情、爱情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影响,弱化了先生的伟人光环,呈现了其伟业和思想中最鲜活的生长样貌,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孙中山。剧情的编排也很新颖,虚实结合,有倒叙、有穿插,且融合了音乐、舞蹈,为话剧注入了新鲜活力,让人耳目一新。
剧中有着浓浓的东方意蕴的美学情怀,台词文白相间、铿锵悦耳,剧中还展现了传统书法、民国服饰、岭南风情的舞蹈、粤剧元素的音乐……浓郁的中式美学范,从眼睛直冲天灵盖,逮住了观众的灵魂,一顿猛搓。
舞美、灯光也是极好的,如果一定要找出不足,那就是演员的台词功力稍逊了些。
该剧是一部艺术与革命交融的优秀作品,极高的艺术水准,也许能成为孙中山文艺作品的天花板,可以预见的是,它虽然诞生于中山,但一定会走出中山、走出广东、走向全国和全世界。
当代话剧是综合艺术,是合作的艺术,而最后的合作者就是观众。必须承认,《中山先生》对我来讲,是一次非常享受的审美过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沉浸其中,旁边有几个观众睡着了,但我不会嗤笑他们,有人困在雨中,有人在雨中欣赏,在这种场合中,买卖的真正标的,其实是话剧和观者的艺术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