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倩荷 见习记者 李颖奇
■助企业“链”接上下游
在大会T05展位处,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山低温院”)科研人员王志平认真地向其他科技人员介绍中山低温院的参展展品——一套液氢储能系统。他提到,这套系统可以把过剩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氢,实现可再生能源长时储存与高效输运,后续可用作氢能发电或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原料或燃料,助推电力、交通、工业等各个领域脱碳。
王志平认为,氢能源产业链很长,通过本次大型展会,中山低温院在全国范围内与上下游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吸引众多设备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注与洽谈。“作为中山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参加大型展会,展示中山发展氢能源产业的决心和成果。”王志平说道。接下来,中山低温院计划在液氢领域落地一批示范性项目,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期液氢储能技术能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期望广东与浙江的产业能够加强沟通与协作,携手助力中国科技创新持续向好。”在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昆航空”)展位前,来自浙江一带的参展商陈逸涛驻足观看并拍摄小视频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他的观展心得。此次福昆航空展出的大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M1模型,让陈逸涛大为震撼,他表示,虽然之前看过国外的相关无人机的报道,没想到中山这家企业已经推出了相关产品,此次展览也让他对中山、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最新科研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浙江坚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坚膜科技”)也是本次的参展企业之一。其市场主管丁嘉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来到本次展会,不仅是为了展示公司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更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山地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市场环境与发展潜力。丁嘉雯表示,在海水淡化方面,希望可以和大湾区、全国乃至海外地区相关领域技术实现更多的合作与对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合作。
■政府支持为企业向“新”而行添底气
此次展会上,中山展区汇聚了超过20家本土企业,他们纷纷展示了在医疗器械、药物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最新科研硕果。
“公司每年研发费用占营业额的近20%,研发团队近40人,每年会开发10至30款新产品。”广东光阳电器有限公司台灯事业部区域经理黄志烽热情介绍了他们的“冠雅照明”产品。这款产品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大放异彩,为中外宾客展现了“湾区制造”的魅力。今年6月,冠雅得颂光黄金照明灯更是荣获照明行业首张“湾区认证”证书,为进军港澳市场打开了大门。
广东光阳电器有限公司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是中山积极推动企业加强研发的一个生动写照。在鼓励研发投入方面,中山对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且同比增速超过15%的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同时,对在中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认定补助;此外,中山还择优推荐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并提供最高达1000万元的配套补助。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已向339家企业发放了研发费后补助,总额接近7000万元,这一举措成功带动企业近60亿元的研发投入。同年,全市更有3507家企业享受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加计扣除金额高达近120亿元。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中山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