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要闻 新闻列表
~~~——
~~~——中山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网红村”
~~~——
~~~——记者实地走访黄圃镇腊味企业,了解年货生产故事
~~~——
~~~——未来是连通广州、深圳、珠海和中山四座城市的换乘站

 
2025年01 16
甲辰年十二月十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5年01月16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扮靓乡村“面子” 夯实发展“里子”
中山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网红村”
市民朋友前来崖口村游玩。见习生 张景天 本报记者 明剑 摄
  夕阳将天际染成橘红色,与三两好友坐在田间咖啡店旁,看一片绚烂的花海,好不惬意!随着千亩连片稻田收割的热潮渐渐淡去,近段时间凭借格桑花海、南朗街道崖口村再次“出圈”。1月14日下午,即使是工作日,花海中拍照打卡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对于中山而言,崖口村“出圈”并非个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志恩介绍,2024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聚焦“百千万工程”,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强村公司”和“乡村文旅CEO”等方式,打造出南朗街道崖口村、三乡镇雍陌村、五桂山街道桂南村等一批“网红村”。

  “网红村”以“典”带面,带来人流的同时,也催生了多元业态,实现了“百千万工程”强镇兴村富民目标。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2:1,连续10年保持全省最低。

  本报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廖志高

  ■补齐基础短板扮靓乡村“面子”

  从格桑花海向远望去,水红色的屋顶格外亮眼,这是崖口村存量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取得的生动成果。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介绍,去年崖口在乡村规划建设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基础上,以新村大街、田边路作为示范带,通过农房屋顶“平改坡”、建筑外立面清洗翻新、农房院墙修葺和粉刷等方式,实现乡村颜值“大提升”。

  以绣花功夫推动存量农房微改造,是“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的必答题。截至目前,全市53个“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中,崖口、桂南、雍陌、曹边等4个村,全域完成存量农房风貌提升。

  “在推进存量农房风貌提升改造过程中,我们实行一村一策、一房一方案,避免出现百村一面、千房一面的情况。”杨志恩表示,对具有文化韵味的建筑构筑物、图案花纹等,尽可能保持原貌,防止简单“一拆一喷”;对普通的居民农房,则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屋顶形式、腰线、阳台、围墙等方面进行协调,使得农房风貌与村居环境整体协调,呈现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风貌。

  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是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之一。而人居环境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存量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只是其中一隅。按照市委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的有关部署,去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美丽田园专项提升行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还大力实施“见缝插绿”绿美乡村建设,打造舒适、优美的公共空间,擦亮乡村底色。

  截至目前,全市222条涉农村居全部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构建出“点线面”全域美丽大格局。

  ■多元业态入驻夯实发展“里子”

  “美丽风景”也催生了“美丽经济”。以中山最老牌的“网红村”崖口为例,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稻田、海堤资源,吸引了民宿、轻餐饮、咖啡等多元业态进驻,夯实了村庄发展肌理。谭锦鹍透露,目前崖口已建成特色民宿9家,初步形成“崖口民宿集群”,同时通过盘活东堤地摊经济,设置90多个摊位免费提供给本地青年,鼓励青年探索新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90”后杨嘉漩便是其中一位,瞄准崖口“网红村”流量优势后,她辞去了国企稳定的工作,与朋友于去年9月底,在稻田边开了一间名为“向云端”的咖啡店。虽然是首次涉足餐饮行业的“萌新”,但在国庆的试营业期间,向云端咖啡店一天就能卖出300杯左右。“崖口农文旅‘链条’成熟,自带天然‘流量’。”杨嘉漩笑着说,后续咖啡店还将融入研学、本土非遗等元素,将其打造为集美食、休闲与文化于一体的新型空间。

  “2024年,崖口村吸引超500万游客参观,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00万元。”谭锦鹍自豪地说,目前崖口依托咸淡水交接地域特色,打造出“海鲜一条街”,并将稻田集装箱风情街和滨海海鲜一条街串联起来,形成超6公里的“美食经济带”,形成“海上日出+稻田落日”乡村特色生态景观,让崖口成为典型的“特色滨海稻田渔村”。

  多元业态入驻夯实发展“里子”并非崖口个例,南朗、大涌、板芙、五桂山、三乡等农文旅资源丰富的镇街,构建出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民宿经济、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的多元乡村旅游新业态。例如,大涌镇安堂社区通过“吃住游研学”全方位发力,探索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实现了“村企赋能”推动乡村振兴;板芙镇里溪村则以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为引擎,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文旅新业态发展。

  ■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释放乡村价值

  目前,全市认定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类)4个,省乡村民宿示范镇1个。广阔的乡村蕴含了巨大的农文旅资源,全市还依托“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两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强村公司”和“乡村文旅CEO”为抓手,将村庄散落的资源“串珠成链”,搅活乡村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自推出‘桂南学村’公共品牌以来,我们带动了超百万元的经济效益。”中山市桂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贤杰曾在采访中表示。作为中山“强村公司”的典型,桂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引入专业的智力团队,开展文旅项目的规划统筹、招商、管理和运营等事宜,充分盘活农村资源。看似只是一个公司的收益账,但其背后是一本农村集体经济账。据统计,全市现已有强村公司179家,涵盖全市21个镇街,其中2023年底全市强村公司实现收入近30亿元。

  “强村公司作为纯粹的市场主体,能以更灵活、更市场化的方式参与资产运营和市场竞争。”杨志恩表示,强村公司改变了乡村租赁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独资、联建、参股等方式开展资产运营,能深度参与乡村农文旅融合项目发展。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公司又能从乡村各项繁琐事项中剥离出来,在乡村各项目运营中轻装上阵,最终实现强镇兴村富民。此外,不少强村公司之间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双方互通有无,促进了镇与村、村与村之间抱团发展,使得乡村碎片化、低效化的闲置资源得到充分使用,推动了乡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