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中山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
~~~——
~~~——大涌镇常态化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战百日攻坚,已美化提升495栋农房、94处闲置宅基地

 
2025年01 18
甲辰年十二月十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5年01月18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百家书房 万般精彩
中山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
市民在中山华侨公园香山书房阅读。本报记者 文波 见习生 张景天 摄
  冬日暖阳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照出一室书香。退休后来中山定居一年的东北人温湧波,每个早晨,他步行15分钟走进中山华侨公园内的香山书房,沉浸在书香中度过惬意的一天。

  2024年,中山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从年头到岁尾,让市民在“以文惠民”中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新品质。

  目前,中山已建成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71家,遍布城乡、贴近群众、新颖时尚、舒适便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中山公共文化创新发展的闪亮名片,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罗绮珊

  ■新气象——打造百姓身边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华侨公园香山书房布置很有格调,环境很好,里面书籍也很丰富,我喜欢阅读一些养生方面的书籍,还喜欢在公园散步。这里离我家很近,真的非常方便。”温湧波笑着说。在全市105家各具风格的香山书房中,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便利和享受。这些书房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成为连接社区和居民心灵的纽带。

  不搞大拆大建,嵌入式建设公共阅读空间、艺术空间,将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到老百姓身边,以香山书房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在中山发展迅速、成效亮眼。每个书房的选址都别具一格,多位于地段优越、风景优美且人群辐射范围广泛的地方,由此形成了“书房+公园”“书房+居住小区”等多种创新型的新场景新业态,极大地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惠及度、便利性和影响力。

  香山书房的卓越表现获得了众多荣誉。如由传统民居建筑改建的雍陌香山书房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板芙镇里溪香山书房荣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桥头稻田香山书房入选“2023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TOP60”;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非遗主题香山书房荣获“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为众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中山清晰明确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工作路径以及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近年来,中山先后出台了包括《中山市香山书房建设工作方案》《香山书房服务规范》《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范》等多项制度文件,明确了建设标准、服务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工作指引。

  “在香山书房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我们也坚持了低成本建设、低运营成本和高质量服务的原则,通过盘活利用闲置物业,有效整合多领域资源投入建设,并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中山纪念图书馆副馆长赵嘉俊介绍。

  此外,中山还秉持“大文化”理念,不断探索公共阅读服务与其他业态的融合方式。如今的香山书房功能丰富多样,除了具备基本的“藏、阅、借、还”等阅读服务功能外,还拓展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小型演出等复合功能,也能够根据群众的需求灵活变身为艺术演出、文艺展厅、阅读沙龙等多种平台,成为承载多样化文艺活动的新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尽可能发挥社会机构的创意和对市场的敏感度,打造更多符合市民需求的文化空间。”赵嘉俊表示。

  ■新作为——“共享文化馆”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

  为了让更多文化资源能惠及基层群众,中山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提出了“共享文化馆”的理念。这类文化馆由社会力量举办,具备面向公众服务的文化设施、空间和服务能力等条件,并且能够常态化地以优惠或免费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特色化、主题化、普及化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服务。

  “共享文化馆”计划自启动以来,已成功覆盖了市内多个乡镇。群众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丰富的文化项目。例如,在香山粤剧文化馆,粤剧爱好者既能欣赏经典剧目,又能参与互动体验,感受传统粤剧艺术的魅力;在中医药文化馆,可以通过药材辨识、香囊制作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在沉香文化馆,能够亲身体验沉香制作工艺,领略其独特的香气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刺绣文化馆,可以体验刺绣的细腻与精巧,感受传统刺绣工艺的独特魅力。

  此外,中山通过遴选一批优秀且具有特色的共享文化馆以及文化馆之友,成立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乡村艺术委员会,这成为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又一亮点。该委员会旨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为乡村群众提供一个创造艺术、分享艺术的平台,培养乡村艺术人才,助力“百千万工程”。乡村艺术委员会的成员来自绘画、雕塑、舞蹈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在市文化馆的指导下,根据各场馆自身特色联合举办文化馆之夜系列活动,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优质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服务——“邻里文化家”打通基层文化供给“最后一公里”

  在板芙镇有这样一间“盈悦·邻里文化家”,在镇内多个部门的支持下,设置了健康咨询室、慢病管理工作室、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日间老人照料中心、儿童托管以及430课堂、长者饭堂、母婴室、志愿者之家等多种涵盖文化、健康、民生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这是中山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邻里文化家”,也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功范例。

  “邻里文化家”是中山为了让优质文化资源能够直达基层,切实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文化资源能够下沉到社区和乡村,而积极开展的住宅小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正是通过这一项目,让文化服务设施、资源、人员和活动能深度融入群众的邻里日常生活,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目前已在各镇街社区遍地开花。

  “为适应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期待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我们不断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共享型多功能复合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与艺术科科长林展鹏表示。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