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中山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
~~~——
~~~——大涌镇常态化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战百日攻坚,已美化提升495栋农房、94处闲置宅基地

 
2025年01 18
甲辰年十二月十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5年01月18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乡村环境“提质” 群众幸福“加码”
大涌镇常态化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战百日攻坚,已美化提升495栋农房、94处闲置宅基地
安堂社区长堤街上,不少旧民居、侨房经过升级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本报记者 文波 摄
  “社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老房子外立面焕然一新,确实看得到成效。”“社区文化场馆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了,村民多了不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周六都看到社区人员开展志愿服务,整个环境有了很大提升,我们感到很满意。”……目前,大涌镇495栋农房、94处闲置宅基地得到美化提升,完成率近80%,赢得群众纷纷称赞。

  自全市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以来,大涌镇常态化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战百日攻坚,按照聚焦“一个重点”、紧盯“一张清单”、整治“四类空间”等工作要求,以“全员参与+全域推进”模式一周一周盯着干,掀起“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行动热潮,全力打造镇村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绿美大涌。

  截至2025年1月11日,大涌镇已累计清理空置农房、侨房53栋,闲置宅基地94处,公共空间619处,“三不管”地带118处,拆除乱搭乱建64处,对495栋农房进行了美化提升,并新建了石井社区党建公园、榕树头长者公园等7个四小园。

  本报记者 杨健

  ■居民自筹20万元

  美化提升农房风貌

  今年76岁的安堂社区居民林作兴平时十分热心社区事务,他的房子位于双桂大街大觉寺横巷2号,祖上和亲戚的房产则位于双桂大街72号和双桂下街5号,已有130多年历史,因年久失修,存在漏水、墙体开裂等情况。为响应社区农房美化提升,2024年10月至12月期间,他出资20万元,将3处农房进行了翻新美化。

  2024年12月27日,冬日阳光普照的上午,林作兴带记者走到双桂大街72号。“以前这处墙破破烂烂,安装的是老式拉闸门。现在村里越来越漂亮了,每天很多游客来村里游玩,我就想把这几处房子美化一下,扮靓村貌。”林作兴介绍道。

  记者看到,这座老宅位于安堂社区“三街七巷”主要游览路线上,出门便是古朴的石板街,斜对面是始建于清代的正己林公祠(已改造成为安堂乡村驿站)。

  为了使老宅外墙与“三街七巷”整体风貌协调,林作兴从选材到施工全程参与,不辞辛劳地先后跑了沙溪、大涌的6家店铺,精心挑选外墙青砖,不惜高价请装修工人对墙体勾缝美化。

  经过精心打造,焕然一新的老宅与周围的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林作兴笑着说,希望自己的举动能带动周边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努力。

  ■旧民居变身新业态

  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党群合力攻坚,一处美带动处处美。“我们将长堤街、双桂大街、双桂下街3条主要街道纳入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示范主街范围。”安堂社区党委委员林红玉边走边介绍道,安堂社区已有600多年历史,很多村民早期迁居国外,导致不少农房和侨房闲置。在保留原有石板街特色的基础上,安堂社区先后投入180多万元,对双桂下街的60多个农房进行外立面整体改造,并带动群众自主投入87万元,对6栋农房旧屋进行翻新改造。

  沿着安堂社区双桂大街行走,可看到由旧民居旧祠堂改造而成的安堂村史馆、安堂美术馆、安堂书画馆、安堂乡村驿站、安堂美宿等一系列精品场馆和新业态。古朴的青砖外墙、石板街与油纸伞装置点缀其中,整个街区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它们不仅让社区焕发了新颜,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过以租代管项目,安堂社区每年可获得近50万元的物业收入。农文旅项目还吸引了许多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回乡创业,通过自身的社会资本力量,进一步推动农房风貌的整体提升。”林红玉说。

  长堤街上,不少旧民居、侨房经过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美食,每到周末,很多周边的游客会来这里游玩。”聊起社区风貌提升后的成果,长堤街22号“小屋咖啡”店主唐淑仪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村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更加激发了大家参与家园建设和美化的热情。”

  除安堂社区外,南文社区、大涌社区等农文旅资源丰富的社区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南文社区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整治水体、盘活边皮用地、探寻美丽庭院等措施,社区的环境面貌大大提升,“朴树下”文旅新地标的打造,不仅带来了人流量,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市镇村三级联动

  党群合力提升乡村颜值

  居民们对农房风貌整治提升的全力支持,是大涌镇上下党群干部、齐心协力攻坚的结果。“从2024年11月开始,我们每周二、周六都会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所驻村(社区),抓好农房改造、农房风貌整体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大涌镇党委委员罗政介绍道。

  为了凝聚合力,大涌镇积极动员市、镇、村党员干部、“两新”组织党员和企业员工、广大青年、妇女、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11个村(社区)每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合力推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截至2025年1月11日,已累计发动1051名市直单位党员干部、4022名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3169名村(社区)干部及环卫工作人员、348名“三新”领域党员职工以及2784名青年、妇女、侨胞等群众志愿者投入到这场美化家园的行动中。

  为确保整治成果,大涌镇还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以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表彰先进典型,督促落后整改,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罗政表示,接下来,大涌镇将针对现存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不断探索创新举措,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让居民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