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时事 新闻列表
~~~——
~~~——
~~~——
~~~————全国铁路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
~~~——中金公告[2025]10号
~~~——

 
2025年02 05
乙巳年正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5年02月05日 时事 扩展 收缩 默认

以先行一步争得步步领先
  》》》上接01版

  (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在“压力测试”下不变形,在“耐力长跑”中不泄气,在“实力竞技”中勇争先,比拼的是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基座、注入不竭动力。相反,没有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广东的立省之本、强省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勉励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的殷切寄语,饱含关怀,重若千钧,为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广东必须回答的实践课题,也是广东走在前列的应有之义。只有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才能不断增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中国式现代化徐徐展开,夯实物质技术基础责重如山。

  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实现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在生产力意义上表现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对照“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目标,还是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要求,广东要走在前列,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具有完整性、先行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

  全球产业格局风云变幻,发展主动权要握在我们手中。

  产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国家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历史,凡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而一些国家掉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没能实现产业体系不断升级,没能保持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产业竞争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最关键的“胜负手”。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深度调整,广东必须夯基础、扬优势,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战略主动。

  高质量发展正爬坡过坎,产业发展向上向新前景光明。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产业变革从“三来一补”起步,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同时也要看到,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也更深一些。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关口,广东要率先突破、示范引领,关键在于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最终都要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关山飞渡,大道笃行。广东当仁不让要当先锋、做闯将、开新路,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定不会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越是面对沟沟坎坎、风吹雨打,越是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的调整期、积厚成势的积累期、动能转换的接续期,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产业链还存在大而不强、宽而不深等问题。同时必须看到,广东经济基础稳、结构优、活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基础、有优势、有底气。

  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能看清楚产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也越需要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五大提升行动”到打出“新型工业化五大组合拳”,从制定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到出台全过程创新链“1+N”政策,从部署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到发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各种支持政策应出尽出,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放眼南粤大地,千行百业满怀信心,干劲十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新兴产业释放充沛动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如火如荼。

  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发展的优势更加厚实。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加快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相继落地;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约16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已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国家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密集布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2位;1.27亿常住人口、1.5亿左右实时在粤人口在广东打拼,就业稳、人气旺、企业兴……国家战略叠加、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广东产业向上向新有优势、蓬勃发展有动力。

  在时代浪潮中搏击,产业的筋骨更加强健。

  “脊梁须竖起,百折耐间关。”近年来,广东积极抢占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奋力打造新技术策源地、新企业催生地、新产业爆发地。9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累计培育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9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赋能,近5年来累计超4.5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工程,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广东在市场大潮中求新求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进一步筑牢。

  栉风沐雨,淬火成钢。坚定信心决心,用好用足优势,定能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大步向前。

  (四)

  潮头逐浪勇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排头兵广东应一马当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不断壮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随着新技术、新需求、新应用的出现而形成的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广东应持续抓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澎湃动能。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广东应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技术迭代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广阔空间。

  提速改造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一般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产品市场广、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广东传统产业基础好,应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上持续下功夫,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带动企业把质量搞上去、把品牌立起来,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做强做优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是起支撑、引领、推动作用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顶梁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广东应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培育更多千亿元级、百亿元级龙头企业,打造更多万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发展基石。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比拼,只许胜不许败,只可进不可退。

  (五)

  岭南春早,广东已抢先扬帆、向新启航。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再过一山、再登一峰,就能看到更壮美的风景,拥抱更光明的未来。

  最是一年春好处,登高望远向前行。

  历史不会辜负创新者、奋斗者。让我们乘着浩荡春风,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开拓进取、顽强奋斗,一起拼出“好光景”,一起演绎新精彩,以先行一步争得步步领先,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