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1月9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指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文旅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可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推进和深化“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能有效拉长产业链、形成新模式、催生新业态、提升新能级,能发挥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近年来,全国各地文旅融合发展高潮迭起,特别是加强文旅业与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教育、体育等领域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碰撞新火花、成就新爆款,已成为潮流和趋势。
以“文旅+”“+文旅”推进文旅跨界融合,多年来中山有过不少实践,也有过较为成功的先例,但总的来说,真正成功打响品牌的不多,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大多仍是“小散弱”,特色不明显,难以成为大众旅游目的地,也无法持续带动旅游消费。我们还需要提高认识,继续大胆探索,持续发力打好“融合牌”,加速中山文旅提质升级。
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模式,“文旅+”和“+文旅”两者有一定的区别。“文旅 +”,是指以现有文旅产业为基础和核心,向其他产业领域进行延伸与融合,其核心在于发挥文旅产业优势,主动寻求与其他行业的交叉结合点,从而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与产品服务,推动文旅业焕新升级。而“+文旅”模式,一般是以产业或活动作为核心带动,同步融入文旅元素,成为一种内生性的增长动力,是一种灵活多元的融合思维,有助于产业与文旅的结合,相融相促,实现1+1>2。深入理解它们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文旅业进行精准定位,加强与相关产业融合,对于推动文旅业的可持续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如何推进“文旅+”?结合当前实际,我们认为,中山一些重点景区都应积极实施“文旅+”。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有必要“+旅游配套服务+体验场景+消费场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中山的文旅标杆,年客流量在300万左右,但其发展的现状和其所承载的功能与期望值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周边旅游配套服务不足,体验感相对不强,在助力中山留客、旅游消费等方面能力有限。如何统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配套服务,增加消费场景等,拉长游客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体验、参与的停留时间,并做到以点带面,把故居的周边带动起来,活化所在地文旅资源,这是个重要课题。
孙中山故居附近的中山影视城,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和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丰富的历史场景、多样的建筑风格、精彩的节目表演等,都非常有吸引力。但与国内一些大型影视基地相比,其发展规模、知名度和影响力等仍不足,需要在游客参与和体验感方面不断焕新升级,建议力推“+文化+科技”,充分利用VR、AR及全息投影等新科技,创新沉浸式体验,为游客精心打造一场触动全感官的盛宴,例如再现孙中山时代某些精彩故事或相关战争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或参与其中,将更好提升旅游体验和消费,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再如中山温泉宾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中外合作旅游企业,是中山知名的商务活动、温泉旅游重要场所。不过,其业态也逐渐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发展略显疲态。当前温泉旅游早已由温泉宾馆慢慢走向温泉度假区甚至温泉综合体,“温泉+文化+休闲+体育+康养”融汇成为时下热门。中山温泉未来的发展,需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升级业态。
在“+文旅”融合方面,中山该如何出招?我们建议从几方面加强:
“美食+文旅”。美食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旅游体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传播文化等有着重要作用。中山是广东粤菜名城,美食文化早已享誉粤港澳。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大量深港游客涌入中山,美食是重要吸引力。中山不缺特色美食,但在几方面仍须加强: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加大地方美食文化宣传力度;适时开展美食体验活动,推出美食旅游特色线路产品;加快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实现美食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山特色美食很多,知名的酒楼也不少,但至今还未有一个有规模、有文化、有影响的美食一条街,未尝不是一件憾事。
“沉香+文旅”。被誉为“木中钻石”“众香之首”的沉香不仅是香料中的珍品和名贵中药材,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正是打造特色文旅项目的绝佳资源。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沉香之乡”,中山沉香产业、沉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推进“沉香+文旅”融合,特别是打造以沉香为主题的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在中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非常契合中山城市特质。
“慈善+文旅”。已连续举办了37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是中山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也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慈善品牌,已走过三十多载的中山慈善万人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档升级。我们认为,在深中通道开通,中山文旅业迎来历史机遇的背景下,力推“慈善万人行+旅游”融合发展是个重要的方向选择。通过这种融合,慈善活动不再只是单一的募捐和行走,更成为一个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纽带的跨界盛事。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这个慈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也能提升中山作为旅游城市的吸引力,使其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保持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发展力。慈善万人行如何与文旅融合?我们认为,须在创新和丰富文化艺术元素、现场增设打卡和消费场景、吸引外地游客参与或围观等方面下功夫。
在当今时代,文化旅游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文旅+”和“+文旅”这两种融合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行业焦点。中山文旅行业应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跨产业协同合作等多方面举措,在“文旅 +”和“+ 文旅”的多元融合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作者供职于中山市教育体育旅游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