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理论周刊 新闻列表
~~~——
~~~——
~~~——
~~~——

 
2025年03 24
乙巳年二月廿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5年03月24日 理论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
  陈洁 陈漫

  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青年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核心价值

  1.传统文化强化民族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诗词歌赋、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文化元素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青年一代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文化元素,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感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使青年人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时,能够坚守民族本色,传承民族精神。

  2.传统文化引领价值与道德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礼义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价值观念能为青年人提供宝贵的道德指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青年人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守道德底线,弘扬社会正气。此外,这些价值观念还有助于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3.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与国际竞争力

  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它使青年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同时,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青年人积极融入全球化时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去认识和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人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国际视野,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课程革新融入传统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课程,通过历史故事、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同时,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实践体验传承文化精髓

  组织学生参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文化遗址考察、传统节日庆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数字赋能文化传播创新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通过制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爱国主义教育短视频、纪录片、互动游戏等,吸引青年人的关注和参与。同时,利用数字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展示文化遗产,让青年人在虚拟世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

  4.家校联动共筑文化根基

  家庭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应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观看爱国影片、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和公民意识。社区也应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如传统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等,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

  1.文化节庆活动的深化与创新

  为了深化与创新文化节庆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来组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还能吸引更多青年人参与。为此,可以结合现代元素创新活动形式,例如通过线上直播、虚拟体验等方式,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同时,引入文化讲座、工作坊等互动环节,让青年人在参与过程中深入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

  2.经典诵读与演绎的多元化发展

  组织经典文学作品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鼓励青年人创新演绎方式。通过结合现代音乐、舞蹈等元素,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开设经典文学赏析课程,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文化体验课程的丰富化与智能化

  开设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如书法、国画、茶艺等。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让青年人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鼓励青年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作品。

  4.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拓展

  举办国际文化节、文化沙龙等活动,邀请国际友人参与。通过共同分享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国际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同时,鼓励青年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如海外文化交流、国际志愿者服务等,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5.数字化文化传播的精准化与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推送符合青年人兴趣和文化需求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打造数字化文化体验平台,如在线博物馆、虚拟文化遗址等,让青年人在虚拟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分别供职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和广东药科大学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