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办理政协委员建议提案
~~~——

 
2025年03 26
乙巳年二月廿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5年03月26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三年攻坚交出治水高分答卷
  》》》上接01版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对第一批、第二批共26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地区开展绩效评价,中山被评为优。很多行政村通过治理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过去,污水处理厂与污水管网建设及管理各自为战,业主复杂、管理分散,导致污水收集和处理效率低下。中山专门成立排水公司,实现“厂网一体化管理”。

  “厂网一体化管理”就像一条纽带,将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紧密相连。通过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对污水处理厂与污水管网的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污水从产生到处理的全流程实现了高效管控,治水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记者在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智慧大厅看到,不管是污水处理厂还是铺设的管网,信息都一目了然。“我们已经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前方数据和收集的视频实现逻辑推算,对出现的问题快速且精确地做出预判,来发布指令,推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公司技术人员介绍道。

  ■“斗争”:坚定立场顶住治水重重压力

  治水的征程从来都不是一路坦途。资金投入大、工程进度慢……中山市副市长欧阳锦全对记者说,面对群众反映的水污染治理突出问题,新一任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顶住巨大压力,果断叫停全市治水工程项目,对治水工程提前开展全面审计,重新评估招标合同、修编未完工项目的可研方案,坚决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技术优化、工程监管、问题整改,为全市水污染治理工程节约了大量资金。

  在控成本的前提下保质量、保进度,中山使出浑身解数。高标准成立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总指挥,下设水污染治理办公室实体化运作,统筹全市水污染治理“一盘棋”。同时,加强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监管,建立“重奖重罚”机制,一手强激励,干得好,兑现奖励;一手强约束,干得差,严肃惩处。

  与此同时,中山秉承“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理念,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金标准”。鼓励发动沿河群众监督工程实施,邀请村民代表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村民协调员”作用,降低沟通成本及施工难度。创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村民代表“四方举牌验收”和镇治水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村民代表“五方联合审查”监管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成效显著,中嘉污水处理厂从开工建设到通水仅用8个月。”中国市政工程水务规划咨询研究院院长马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

  中山对于暗涵的处理,也让马洪涛院长津津乐道。作为南方城市,中山河流密布,历史原因造成暗涵较多,曾经“一遮了之”,底数不清,治理难度大。“中山迎难而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值得佩服。”

  ■显效:水生态蝶变铸就发展

  新辉煌在岐江河边,一位巡河志愿者告诉记者,作为附近居民,他主动申请加入护河队,同期志愿者有三四十名。“有问题我们反映到工作群里,都能立刻得到响应,看到河水变清澈,我们也开心。”

  河水水质转好,带来的不只是环境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来到江边休闲娱乐,推动“岐江夜经济”蓬勃发展。据统计,仅春节期间就吸引累计超百万人次,拉动消费超3000万元。

  在坦洲安阜涌,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河面较宽的地方用处理过的底泥滋养着娇艳的美人蕉,岸边点缀着盛开的黄花风铃木,跳跳鱼在水中欢快地跳跃。坦洲镇党委书记汤如烈说:“我们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河流治理好了,河道两边的房子出租市场也变好了,房租还涨了不少。”

  经过整治,安阜涌不仅消除了黑臭,水质从2023年第四季度起持续改善,全年水质均值稳定在Ⅳ类,最好的时候可以达到Ⅲ类。

  安阜涌整治是中山河流整治的缩影。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全市水生态环境重新焕发生机。

  详实的数据彰显丰硕的成果: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全市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Ⅴ类;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以来新建管网6000多公里,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铺设管网3000多公里,有效补齐管网短板;新建、扩建17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时的123.5万吨/日提升到221.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45%提升到8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5%提升至96%;12.2万亩养殖池塘完成尾水排水治理改造,一批治水示范河涌、绿美河涌纷纷亮相。

  更加难得的是,中山治水还验证了一个事实,治污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两者可以相得益彰。2024年,中山GDP总量达4143.25亿元,从原来的全省第十重回第八,工业投资更是三年翻番。

  据了解,中山治水成效得到多位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被称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样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真抓实干的典范、高效廉洁的样板”。

  治水,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城市竞争力提升增强了助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山将久久为功持续巩固扩大治水成果,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水生态环境。凝聚党委政府、社会力量、人民群众各方合力,推动治水从1.0时代稳步迈向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2.0时代,力争打造“污点变亮点”的样板典型。

  《中国环境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