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琳指出,在普通话普及的时代背景下,粤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既影响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不利于古诗文诵读学习的开展。他认为,可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入手,结合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粤语学习氛围,并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学校开展粤语教育,以及提供专项资金用于粤语教材开发、教师培训等。同时,加强对粤语教师的培训,组织专家编写适合各学段的粤语教材,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粤语推广工作。
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党组书记王志红同样关注粤语的传承问题,她在《关于在中山市学校、家庭、社会广泛推广学粤语用粤语的提案》中强调,为保护语言多样性、传承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亟须在中山市学校、家庭、社会广泛推广学粤语用粤语。
她建议,市内学校将粤语纳入课程体系,增设粤语选修课,组织文化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家庭教育亦同步加强,鼓励家长用粤语与孩子交流,举办亲子学习活动。社会层面,公共场所增设粤语标识,媒体制作粤语节目,社区和社会团体也开展培训和推广活动。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加大文化研究和推广投入,同时与港澳及海外粤语区加强文化交流等。
王志红认为,通过在中山市学校、家庭、社会广泛推广学粤语用粤语,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增强中山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她期待,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粤语文化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提升中山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独特力量。本报记者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