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张稳
环境综合整治雕琢城乡肌理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人居环境整治是优先题。中山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战略支点,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整治矩阵——从水污染治理的攻坚克难,到“9+2”道路沿线的精雕细琢;从田间窝棚的规范整治,到围蔽围挡的景观重塑;从桥下空间的活化利用,到“三线”乱象的标本兼治,累计完成2.3万处“三线”整治,清拆整改3.8万处田间窝棚,以绣花功夫雕琢城乡肌理。
岐江河畔,白鹭翩跹掠过水面,两岸绿道上市民悠然骑行。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战场,中山坚持“六污同治”系统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管网改造、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六大领域,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工程措施的精准落子与系统衔接,全市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成功跻身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行列,书写出治水兴城的崭新篇章。
绿意盎然的草坪、苍翠挺拔的香樟、干净整洁的路面……以往“脏乱差”的桥下空间成了新的绿美空间。在中山,曾被视为卫生死角、管理盲区的高架桥下空间,正通过改造变身为集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力空间。它们有的被改造成健身广场、口袋公园,有的结合当地产业改为花木种植场。以小榄支线高速泰昌出入口附近的西环高速桥下空间为例,通过铺设草坪、种植香樟等方式,该桥下空间环境得到极大提升,以往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草丛生、蚊虫滋生的景象不复存在。
大抓风貌管控留住乡愁记忆
农房风貌作为镌刻着地域文化基因的立体史书,是乡村文明传承的活态见证。中山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以敬畏之心守护乡土文脉,构建“一村一策、一房一方案”的精细化治理模式,建立“带图审批、按图施工、对图验收”的全周期管控体系,近两年累计完成5.9万户农房改造提升,使传统民居与田园肌理相融共生,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新图景。
在三乡镇雍陌村,旧式民宅鳞次栉比,青砖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藏着岁月的烟火气。从2021年开始,伴随着特色精品村的建设,按照古建筑“修旧如旧”、传统建筑保持风格、现代建筑统一风格的思路,雍陌村启动了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工作。雍陌村相关负责人何加亮介绍,雍陌村委托上海同济规划院团队按照“一房一方案”的原则,编制了农房管控方案,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兼顾文化挖掘和完善公共配套,提升村民和游客的居住游玩体验。
此外,中山还推动主要道路沿线、交通站场、圩镇出入口等重要节点风貌提升,实现了农房单体管控到全域风貌的塑造。
全域打造美丽圩镇宜居样本
一条条乡镇道路宽阔畅通,一座座生态公园绿意盎然,一处处美丽圩镇客厅各具特色……近几年,中山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围绕补短板、美环境、惠民生几个维度,完成144个项目建设。各个项目串珠成链,实现了圩镇建设从扩“面”到提“质”的跃升,市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在板芙镇美丽圩镇客厅,记者看到一个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正悄然落成,新铺设的沥青路干净整洁,不用再担心暴雨天水浸;文化广场翻修,大舞台不再露天展览连廊大有可观,全方位展示板芙历史……对于美丽圩镇客厅的大变样,在周边上班的市民涂桂荣感同身受:“曾经遇上大暴雨,水流汇集在路面造成积水,只能脱下鞋光脚蹚水。”但随着板芙镇美丽圩镇客厅的建设,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板芙镇的嬗变绝非孤例。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资料显示,小榄、黄圃、三角等3个典型镇建设规划获全省优秀等次;华侨公园等105个公园建成开放;77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共同谱写出“镇镇有特色、处处见风景”的振兴乐章。这些跃然眼前的变化,正是中山贯彻落实省委“1310”战略部署,创新实施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以“七个一”项目为抓手答好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的生动实践。
“见缝插绿”构建绿美生态网格
春日的中山,新绿在枝头层层晕染,繁花于阡陌次第绽放。连日来,各镇街抢抓植绿黄金时节,掀起全民参与的“播绿热潮”:挥锹铲土、扶苗培土、提水浇灌的火热场景,正是中山全域推进“见缝插绿”工程、织密绿美生态网的生动注脚。
2024年中山“见缝插绿”构建绿美生态网格:3.4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让青山更添秀色,“万棵榕树进乡村”厚植乡愁记忆,“万棵桑树进田园”激活生态经济,“十万果树进农家”绘就田园诗画,累计超104万株新苗扎根沃土。136座绿美公园如翡翠项链串联城乡,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山人才公园、横栏西江碧道、中山崖口湿地公园被评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季有花”的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图景。
四大亮点
●全力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全市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V类,入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先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9+2”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立面广告、田间窝棚、围蔽围挡、桥下空间等多轮专项攻坚行动,完成“三线”整治2.3万处,累计清拆整改田间窝棚3.8万处。
●着力答好风貌管控必答题。持续推动主要道路沿线、交通站场、圩镇出入口等重要节点风貌提升,盘活利用桥下空间。坚持“一村一策”“一房一方案”,推动农房与乡村整体风貌协调自然。两年来改造提升农房约5.9万户。
●奋力答好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高标准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144个,小榄、黄圃、三角等3个典型镇建设规划获全省优秀等次;华侨公园等105个公园建成开放;更新改造老旧小区77个,创新做法获省住建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聚力答好绿化美化基础题。全域开展“见缝插绿”,持续开展“万棵榕树进乡村”“万棵桑树进田园”“十万果树进农家”等活动,累计种植绿化苗木超104万棵。建设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山人才公园、横栏西江碧道、中山崖口湿地公园等4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