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山持续将“健康集市”开到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附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一线,既破解了群众“看病难、多跑腿”的难题,也持续深化了“党建+健康”工作格局,优化了党群服务阵地功能,让居民在“赶集”中享受到多样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医疗服务资源,实现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下楼赶集”享服务 健康生活“零距离”
5月16日晚,尽管天空飘起蒙蒙细雨,但西区街道西苑社区雅居乐剑桥郡4区5-6卡客户服务中心门前空地的小广场上却人头攒动,由西区街道卫健分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西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第三期“健康社区 康养惠民”健康集市活动在这里开展。
活动现场,口腔、眼科及综合义诊摊位前求医问诊的居民络绎不绝,“中医药特色疗法体验区”成为热门。“医生说我湿气重,开了诊疗单让我对照调理,省去了跑医院的麻烦!”刚体验完服务的居民陈春燕赞不绝口。她表示,自己就住在楼上,下楼参与活动非常方便,医生给她提出的健康建议也非常中肯细致。
“‘健康集市’真是太好了,就在家门口!”西苑社区69岁的居民左秀英的牙齿有一半都是假牙,眼睛还患有白内障。当身体亮起“小红灯”时,这位勤俭节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总是舍不得跑去医院,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医院看病流程多,又比较复杂,我也搞不懂。在这个‘健康集市’,只需要去对应摊位问一下医生,医生就能给出不少健康建议。”左秀英坦言,她在“健康集市”上还体验了艾灸等养生项目,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了不少,她希望“家门口”能常有这种活动。
西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中医药健康夜市”在西区街道开展以来,深受群众喜爱,反响火爆。今年,他们便以持续擦亮西区街道“国家健康区”这一“国字号”招牌为抓手,结合赋能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相关工作,开展将健康服务送到社区的探索实践,切实将健康服务转化为治理资源,探索打造社区治理的健康新模式。
“医社结合”是西苑社区深化“党建+健康”的有益尝试。“我们辖区除了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远大医院、小林中医、冼逢珠口腔等医疗机构,他们都是社区的党建共建单位和‘社区合伙人’。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我们将碎片化健康服务升级为‘一站式’公益体验,推动了健康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西苑社区党委书记黄美棋透露,活动开展3期以来,累计服务居民1200多人,赢得群众一致好评,他们计划年内开展不少于10场。同时,他们还将在党群阵地不定期开展健康讲座。
■“党建+健康”深度融合
不断赋能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的“物化”依托,也是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在中山,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不断延伸拓展,关注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一切需要”。
在港口镇,新港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为抓手,以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提质行动为契机,用好用活“揭榜攻坚”机制,探索创新“党建+中医药”工作模式,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建立需求清单,统筹整合调动共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参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优质中医资源扩容下沉基层,在智慧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中医药特色环境营造、中医药健康精准服务、健康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等5大领域建立长效机制,把中医药服务嵌入“15分钟生活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医养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让“两社三中心”幸福圈从蓝图愿景变为可感可及的民生实景。
4月23日,“党建引领聚合力,中医药服务进万家”新港社区深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合作签约仪式暨中医药健康惠民服务活动在新港社区举行。当天活动主会场设立中医文化教学区、名医义诊区、特色疗法体验区、中药体验区、急救科普区、体重管理区等6大服务区,吸引群众600余人次参加,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000余份。
随着“党建+健康”格局的不断深化,“健康集市”正成为党群连心的纽带,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走到群众身边,不仅送服务,更送关怀,让“美好生活需要”在烟火气中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