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于斯、灿烂于斯。中原大地,五千多年文明赓续绵延、大开大合的历史舞台。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来到洛阳。
汽车驶入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挺起民族轴承工业的脊梁”一行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这家企业,前身为“一五”期间建成的洛阳轴承厂,镌刻着民族工业的光荣和梦想。
2014年那次来河南,总书记同样考察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兴致勃勃登上一座85米长的盾构机装配平台,语重心长地说:“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
2019年,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总装车间,总书记仔细察看液压支架产品,鲜明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脊梁”“支撑”,关乎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此次在洛轴,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是被称为“工业关节”的轴承。
智能工厂内,从内径几厘米的机器人轴承、新能源汽车轴承,到外径数米的盾构机轴承、风力发电机轴承,转动之妙、承接之顺、不偏不离,致广大而尽精微。
走近生产线察看生产流程,习近平总书记同现场工作的技术工人亲切交谈,宋海涛就在其中。工作16年来,从单机机床到自动化,再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工厂,生产技术更新迭代,企业高端轴承产值已占七成,他也从手工操作进阶到编程技术,在劳动技能上一轮轮自我更新。
从一人之变到一企之兴,能照见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一日千里,可体会经济发展和动能转换的充沛之势。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