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用地经营的经营状况,就像一根卡在喉咙里的刺。”7月1日,大涌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曹浩林指着连片的稻田介绍,今年以来该镇通过“小田并大田、多棚合一”的系统性整治,已实现约3000亩土地的“统租统管”。
“以前哪里有这么规整,水稻和蔬菜混种在一起,田里到处是乱七八糟的窝棚。”起凤环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作程回忆道。原本380亩农用地由几位代耕农承包,但是经过他们层层发包后,整片农用地被再次分租给20多位农户。每位农户种植类型也不统一,加上长期从事农业种植,他们逐步拖家带口前来“安营扎寨”,在田间搭起的窝棚杂乱无章,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整体人居环境破败不堪。
另一边,安堂社区草嘴围附近的鱼塘也曾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过去,这片517亩的连片鱼塘上,分布着30多位散养户,甚至有养殖户不仅在塘池边乱搭乱建鸡鸭棚,还通过拉潲水喂禽、焚烧布碎等方式降低成本。
“过去散户层层分包就像一团乱麻,现在通过统一收储、规范发包,终于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曹浩林介绍,2024年底,随着部分农用地合同到期,大涌镇抓住有利时机,以“小田并大田、多棚合一”为抓手,全面推行“统租统管”模式,实现了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安堂社区、起凤环社区、旗南村已有10宗土地共计约3000亩实现“统租统管”,300多个老旧窝棚也被彻底拆除,昔日“脏乱差”的田间死角蜕变为标准化农业示范区。
如今,起凤环社区380亩稻田由两位种植大户实施集约化管理,标准化育苗、无人机植保等技术的应用,能让稻田实现稳产高产。而另一边的安堂社区草嘴围附近的517亩鱼塘,已经陆续进入翻塘、晒塘阶段。实现“统租统管”后,安堂社区引入了一位供港澳脆肉鲩养殖大户,养殖户计划投入400万元,对700多亩鱼塘进行标准化改造。
本报记者 陈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