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融媒 新闻列表
~~~——
~~~——
~~~——我们该如何挑选驱蚊产品?
~~~——

 
2025年08 03
乙巳年闰六月初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4版 2025年08月03日 融媒 扩展 收缩 默认

年轻人为何把“拒绝”夹在温柔里?
  主持人:王欣琳

  内容来源于DeepSeek

  方便帮个忙吗?方便借点钱吗?能加个班吗?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不情之请”,你会直接拒绝还是硬着头皮答应?

  最近,年轻人捧红了“三明治式”拒绝法,以“积极共情+明确否定+替代方案”的迂回句式,如同三明治的夹心组合,把拒绝夹在了温柔之中,既表明立场又降低对他人的伤害,令诸多“嘴笨型老好人”掌握了礼貌且不失尴尬的说“不”艺术。

  “三明治式”拒绝法在哪些场景下运用比较有效?为什么年轻人更倾向“迂回拒绝”?过度依赖“三明治式”拒绝法是否削弱直接说“不”的能力?围绕这些话题,和AI聊一聊。

  ◎问:“三明治式”拒绝法在哪些场景下运用比较有效?

  ●答:“三明治式”拒绝法在需要维护关系、但又必须明确拒绝的场景中尤为有效。以下是其适用性最强的六大典型场景:

  ■一、职场场景

  领导临时加派任务时,你可说:“这个项目确实很关键(共情),但我手头正在处理某紧急项目(拒绝),能否协调其他同事协助或延后两天交付?(替代)”

  同事推诿工作时,可说:“你最近确实太忙了(共情),不过这部分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拒绝),建议找主管明确分工更高效。(替代)”

  ■二、社交应酬

  朋友频繁邀约,但你没法赴约时:“好久没聚了我也很想念(共情),但这周赶项目实在抽不开身(拒绝),下次一定约!(替代)”

  面对借钱请求,你可说:“知道你遇到困难很着急(共情),可我最近也在还房贷(拒绝),要不要试试银行的应急借贷?(替代)”

  ■三、家庭关系

  面对亲戚催婚/催生,你可回复:“知道您是为我们好(共情),但我们想先稳定事业(拒绝),等有好消息第一个通知您。(缓和)”

  长辈过度干涉,可说:“您的生活经验很宝贵(共情),不过我们想自己尝试做决定(拒绝),遇到难题再来请教您。(替代)”

  ■四、消费场景

  各类推销纠缠时,你可说:“这个产品功能确实不错(共情),但不符合我当前需求(拒绝),留个名片需要时联系(替代)。”

  ■五、数字社交

  微信好友求点赞/砍价,而你没时间或没法完成时:“看到消息了(共情),不过我基本不用这个APP(拒绝),下次其他平台活动可以叫我。(缓和)”

  ■六、特殊情境

  面对道德绑架,你可说:“理解你的心情(共情),不过这件事我确实帮不上(拒绝),建议找XX部门更有效。(指引)”

  “三明治式”拒绝法适用规律总结:关系价值较高(需长期维护的关系);拒绝成本较大;对方易情绪化;文化要求含蓄(体制内等环境)。但要注意,面对严重越界行为,如职场PUA、情感勒索,建议直接拒绝,此时“三明治法”反而可能弱化立场。

  ◎问:年轻人为何更倾向于“迂回拒绝”?

  ●答:年轻人更倾向于“迂回拒绝”而非直接说“不”,反映了当代青年在“自我表达”与“社会期待”之间寻找平衡的生存智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社交文化、心理需求、数字化环境等多重因素。

  ■一、社交文化:避免冲突,维系表面和谐

  人情社会的惯性:在东亚文化中,直接拒绝容易被视为“不给面子”或“不懂事”,可能引发人际矛盾。迂回拒绝能降低冲突风险,符合“以和为贵”的社交传统。

  高情商社交的期待:现代社会推崇“会说话”“高情商”,直白拒绝可能被贴上“低情商”标签,而委婉表达既能传递态度,又显得礼貌得体。

  ■二、心理因素:减少愧疚感与社交焦虑

  “讨好型人格”的普遍性:许多年轻人习惯迁就他人,直接拒绝会带来强烈愧疚感。迂回方式能缓解心理压力。

  对负面评价的恐惧:Z世代更在意他人看法,担心拒绝后被贴上“自私”“冷漠”标签,迂回策略能降低被负面评价的可能。

  ■三、职场环境:自我保护与职业形象维护

  避免被“穿小鞋”:职场中,直接拒绝领导或同事可能招致隐性报复,而迂回拒绝既表达立场,又不损害关系。

  维持专业人设:年轻人更注重职业形象,生硬拒绝可能显得“不合作”,而委婉表达能展现“尽力而为”的态度。

  ■四、数字化社交:文字沟通的天然限制

  缺乏语气与表情:线上交流无法传递语调或表情,直接拒绝易被误解为冷漠或敌意。迂回方式能增加缓冲,减少误读。

  聊天记录的“可回溯性”:数字社交留下文字证据,直白拒绝可能被截图传播,影响个人形象。迂回表达更安全,避免被断章取义。

  ■五、社会压力:精力有限下的“社交节能”策略

  拒绝成本过高:直接拒绝可能引发追问、劝说甚至情感勒索,消耗额外精力。迂回方式能更快结束话题,减少纠缠。

  “内卷”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中,年轻人需高效管理社交能耗,迂回拒绝比直接冲突更省心省力。

  ◎问:“三明治式”拒绝法是否削弱了年轻人直接说“不”的能力?

  ●答:这一问题需要辩证看待。这种沟通技巧本质上是一种社交工具,其影响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和场景判断。

  可能削弱直接拒绝能力的情况:心理依赖陷阱,当使用者将“三明治式”拒绝法视为“唯一安全选项”时,可能形成思维惯性;边界感模糊化,过度修饰的拒绝会使对方产生“可协商”错觉;自我效能感降低,长期压抑真实情绪可能导致自我认知失调,反而强化“拒绝=伤害他人”的错误理念。

  保持拒绝能力的三个关键:一是场景区分意识,原则性问题可直接拒绝,非关键社交场合可用“三明治式”拒绝法;二是核心要素保留,有效的“三明治法”必须包含不可协商的拒绝层。当中间否定层足够明确时,对方感知到的坚决程度与直接拒绝相当;三是配套能力训练,多学习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配合使用。

  结 论:

  “三明治式”拒绝法本身不会必然削弱拒绝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否清楚认知这是“沟通工具”而非“生存策略”,需保持对自身边界的清醒觉察,具备根据不同场景切换表达方式的能力。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