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融媒 新闻列表
~~~——
~~~——
~~~——我们该如何挑选驱蚊产品?
~~~——

 
2025年08 03
乙巳年闰六月初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4版 2025年08月03日 融媒 扩展 收缩 默认

如此“严谨”害了谁
  近日,一名武汉大学大二医学生在飞机上救人的事情引发网友关注,大部分人都表示赞许,但也有人质疑其“临床知识匮乏、没有执业资格”。无独有偶,本月中旬,在四川省自贡市,一名男子采用标准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抢救了因花生酱过敏导致急性喉头水肿的女子,部分网友却质疑他借抢救之名袭胸。

  所幸,两个新闻中的主角都有好的结局。前者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自己属于见义勇为或紧急救助,相关质疑也不会让自己以后选择袖手旁观。后者则得到了被救者家属的感谢,以及专业人士的肯定和支持。

  在与死神的赛跑中,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正确的技术和知识储备才能帮助我们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是否持有相关证件、是否与患者性别相同是次要甚至无关的。更何况类似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怎能苛求见义勇为者完美符合各种条件?

  现如今,救人者反被讹的新闻屡见不鲜,见义勇为的“成本”也因此上升。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应该赞许见义勇为者的能力和勇气,而非吹毛求疵,最终寒了他们的心。

  漫画/秦茂群 文字/陈家浩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