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6版:新闻 新闻列表
~~~——接风仪式满满都是爱,服务也已跟上
~~~——中山用海绵城市理念赋能治水
~~~——中山市医疗器械安全科普基地同日揭牌
~~~——
~~~——
~~~——

 
2025年09 02
乙巳年七月十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6版 2025年09月02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护水”又“美水”
中山用海绵城市理念赋能治水
  本报讯(记者 李红 通讯员 李琪)曾经掩鼻绕行的黑臭河涌重现水清岸绿,家门口消失的鱼鸟身影再现……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中山近年通过海绵理念赋能,打出一套“治水组合拳”,交出了一份让市民满意的“治水答卷”。

  ■海绵理念给力中山治水

  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山的河涌和水体逐渐变得“疲惫不堪”。由于排水基础设施雨污混流现象较为普遍,多条河涌水质逐渐恶化,水体黑臭、垃圾漂浮的情况随处可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中山将海绵城市理念作为解决水环境痼疾、破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难题的核心路径。

  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中山坚持边治水边发现问题边调整完善方案路径。在治理暗涵、推动全市“排水厂网一体化”的同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如重点推进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通过“截、蓄、滞、排”等工程措施,强化城市调蓄能力,全力解决几十年来困扰南部镇街一百多万群众的洪涝问题。

  ■治水“组合拳”让河涌焕新

  作为沙溪镇的“门面”河涌,朗心四渠曾因周边污水直排、管网混乱,成为令人困扰的黑臭河涌。经过流域治理,建设截污管道,解决30个合流制排口问题。如今溪水清澈穿流小区,岸边成为居民散步、遛狗的休闲空间,水环境焕然一新。

  一度因水质重度黑臭被通报的沙溪镇土瓜涌,过去工厂员工上下班都需绕路而行。如今,通过截污清淤、管网完善等整治措施,水质已从“重度黑臭”变为“不黑不臭”,岸边绿树成荫,周末常有市民前来垂钓,水环境实现质的好转。

  一条条“黑臭”河涌,是如何变得水清岸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未达标水体治理以一套“组合拳”重拳出击。首先是截污清淤,切断污染“源头”。中心组团日均投入超2000人次,建设截污管道,清淤疏浚,对合流排口、污水排口截污,让污水“无处可逃”。

  再就是改造排水管网,破解“混流难题”。中心组团以流域为范围推进源头全覆盖排水管网改造,新建污水管、修复老旧管网,在沙溪大道、宝珠东路等路段预埋接驳井,为后续改造留足空间,让雨水走“正道”、污水进“管网”。

  同时在优化设计上下功夫。中心组团未达标水体治理取消大江大河清淤、不合理调蓄池,优先用山塘山水自然补水。如白石涌将全线开挖改为点状截污,减少征拆成本,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河涌岸线同步治理,让“杂乱地”变成休闲带。从前,河涌岸线垃圾堆积、乱搭乱建,生态空间被挤占。通过治水同步修复岸线,种植水生植物、铺设景观步道、增设亲水平台,如今的条条河岸变得既“护水”又“美水”,成为市民散步、垂钓的好去处。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