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集训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大湾区“9+2”城市餐饮行业协会共同打造,旨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粤菜师傅高质量就业创业,推动中山市(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示范带乡村粤菜餐厅提质升级。
■星级名厨集结,传授不止于技
阵容豪华的“导师天团”是本次集训营的亮点之一。11位星级名厨各怀绝技,有广州经典粤菜传承人李纯展、深圳“精细潮州菜”领军人物邱镇城、珠海市“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余斌照、具有国际餐饮经验的佛山顺德名厨王福坚、惠州东江客家菜名厨曾世英、东莞“西餐与中餐融合创新”代表蓝武强、中山石岐乳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耀荣、江门“粤菜师傅”工程名师区溢培、肇庆广宁粤菜烹饪领域领军人物谭志军、香港米其林星级食府名厨林思聪,澳门名厨苏伟良。
本次集训营以“技能+创业”双主线融合为核心,创新采用“集训+实践+路演”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纸上谈兵”的教学局限。在为期七天的名师集训阶段,学员将系统研习大湾区各城市的标志性菜肴,11位名厨带领学员深入味觉腹地,贯通大湾区厨艺精髓,为创业之路夯实基础。
广东省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中山市烹饪协会会长郑耀荣对学员寄予厚望,“我希望你们‘猛’练基本功、更要‘猛’搞新意思,未来的粤菜主理人,不仅要会掂勺,还要懂品牌、会讲故事、能把握市场。”
后续的创业课程同样精彩纷呈。课程将特邀餐饮营销专家,就“乡村餐厅菜品定价”“短视频美食宣传”“低成本创业方案设计”等实用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为学员后续实战阶段提供系统支持。
“技能+创业”的双轨教学模式,旨在让学员既守住粤菜传统之“根”,又把握市场动态之“脉”,真正实现技艺传承与创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学员多元背景融合,跨界火花可期
教室里,灶台前学员们凝神聆听,不时有人拿出笔记本飞速记录着师父强调的火候秘诀,或是默默练习刚学的翻勺切配手法。“我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专业的毕业生,但我喜欢粤菜,希望传承家乡饮食文化。”中山学员刘东平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初心。
此次入选的37位学员,80%是“90后”“00后”,既有烹饪专业学生,也有从金融、机械等行业跨界而来的“美食发烧友”;也有人已在旧金山中餐馆掌勺,也有人带着回乡创业的梦想而来。
佛山顺德的学员代表庄嘉宜原是旅游管理专业,受厨师父亲影响转而专攻烹饪。她构思的“湾区融合菜”将以顺德鱼生为本、广府啫啫煲为香,再融潮汕鱼丸之弹、东莞腊肠之味,寓意湾区风味融合。
来自香港的学员阮嘉辉已有十余年厨师经验,他坦言:“这次来就是想跟各地师傅学不一样的粤菜,如果要用一道菜代表湾区融合菜,我会选鸡作为主要食材,但会用创新的做法去演绎。”
澳门学员林静欣则更看重烹饪带给家庭的温暖。“我喜欢为家人做菜,他们工作一天很辛苦,能做一道菜让他们开心,我就很满足。”她表示在集训中获益良多,“小组协作氛围很好,大家互相帮助。我也希望有机会成为‘湾区融合一桌菜’的主创之一,将港澳的饮食元素融入现代粤菜。”
作为本次活动核心亮点与成果载体,“湾区融合一桌菜”不仅是优秀学员代表烹饪技艺与创新思维的集中展现,更是他们对大湾区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融合表达的生动实践。在风味交融的烹饪对话中,它勾勒出一幅“美美与共”的大湾区饮食文化生动图谱。
本报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吴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