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闲置10年,荒草疯长过人高,废旧模板和泡沫箱里积满雨水,监测显示蚊媒密度指数一度逼近风险临界值。”新茂村党委书记吴献彬展示着顺成名都项目整治前后的对比图,“现在指数已降至安全线以下,看到群众放心,我们才算放心。”8天前,镇驻村组会同卫健、住建等部门紧急约谈顺成名都项目业主,当场敲定“杂物清、洼地填、积水倒、全面杀”四步整治方案,明确硬指标。当晚,钩机与清运车辆便驶入楼盘,村“两委”班子成员轮班带班,机械轰鸣彻夜不停。48小时内,工作组完成地块平整、排水沟开挖,从源头切断蚊媒孳生链条。“我们人停机不停,就是要和蚊虫繁殖速度赛跑。”驻村工作组成员老陈抹着汗说。
“全域无死角,垃圾不过夜。”村党委将楼盘划分为6个网格,党员担任网格长,带领志愿者、网格员、环卫工人组成“扫楼突击队”。退休教师梅姨蹲在墙角,用镊子逐厘米夹出砖缝里的枯叶:“你看这空调外机支架的积水,不仔细查根本发现不了蚊卵。”截至10月4日,该村累计清运建筑垃圾3.2吨、生活垃圾1.8吨,清除枯枝落叶260袋,昔日异味熏天的“卫生黑点”变身整洁空地。
“灭成虫不如控幼虫。”驻村医生强哥背着20公斤重的喷雾器,带队逐间排查空置房,倒扣花盆、疏通天沟,217处积水容器全部倾倒消毒,并投放石灰粒85公斤。“每处积水边缘都要撒三层石灰,碱性物质能瞬间杀死幼虫。”镇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幼虫密度较整治前下降96%,防控成效显著。同时,针对楼顶、深坑、高草丛等人力难及区域,镇里紧急调配2架植保无人机,搭载低毒高效杀虫剂开展作业。“一架无人机一小时作业面积相当于20个人工,还能避免人员攀爬风险。”镇农技中心技术员阿俊介绍,无人机累计飞行32架次、覆盖4.8万平方米,与地面人工消杀形成“空天地”立体防控网。
“看到干部们穿着马甲在烈日下忙活,汗水浸透后背,我们居民也主动送水解渴。”保利苑小区居民冯姨感慨道。4日下午,镇防控指挥部现场评估显示:顺成名都布雷图指数从整治前的18降至3,达到安全标准。吴献彬表示,新茂村已将该片区纳入常态化巡查机制,每48小时开展“回头看”,确保蚊媒密度不反弹,为群众营造安全健康的节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