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人文的“厚家底”+商业的新形态+活动的新动能成为老街流量的“硬核担当”
~~~——“文化兴城”为中山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10 09
乙巳年八月十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2版 2025年10月09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百万游客为何涌向孙文西路?
人文的“厚家底”+商业的新形态+活动的新动能成为老街流量的“硬核担当”
孙文西路步行街人流涌动。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灯火如星河倾泻在石板路上,青灰骑楼的雕花廊柱间,炸榴莲的焦香与乳鸽的酥香在夜风中交织成烟火诗行;孙奇珍茶楼里,粤剧的婉转唱腔与陈皮茶的氤氲热气一同升腾,悄悄抚平游客焦躁的步履;二八大杠的铃声清脆掠过巷口,晃动的冰镇汽水在泡沫箱里叮咚作响,唤醒了老街深处的市井记忆……

  在这场为期八天的“香山文脉 百年焕新”2025中山市国庆中秋美食文化周里,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的孙文西路步行街,以50余场文化美食活动串联起非遗展演、美食市集、音乐盛宴与沉浸式体验,吸引百万人次打卡,一跃成为国庆中秋假期的文旅“顶流”。

  ■烟火气涌动:美食经济激活消费新动能

  孙文西路的“流量密码”,始于一场以“吃”为核心的消费盛宴。中山以“中国粤菜名城”为底色,将单一味觉体验升级为“吃、购、闲、观”全链条消费闭环,让老街真正“活”在当下。

  老字号与新派餐饮的双向奔赴,是这场消费热潮的鲜明注脚。自9月28日开业以来,以“民国奇珍茶楼”为魂的孙奇珍酒楼,便将火爆二字写在了每日的等位号上,地道的广府早茶搭配民国风环境与粤剧经典、古筝雅乐,日均接待超1000人次,创下翻台10轮、营收破4万元的纪录。瑞幸、四囍、香山三家咖啡店组成的“咖啡集群”,成了年轻人的“歇脚地”——点一杯咖啡,坐在骑楼廊道下,看着来往人群与复古建筑,“这才是假期该有的松弛感!”大学生张芷妍的话,道出了年轻人对消费场景的新期待。

  除了新开放的特色餐饮,50余个“香山风味市集”摊位也为街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烟火气:石岐乳鸽的油香裹着脆皮在铁板上嗞嗞作响,沙溪扣肉的醇厚油脂渗入垫底的芋头,神湾菠萝的甜香与冰沙的凉意在舌尖交织,凉茶铺老板将熬好的廿四味装入复古搪瓷壶,游客轻啜一口,岭南的烟火气便从喉头沁入心脾。这些深植于本土的味道,不仅唤醒了味蕾记忆,更带动了消费热潮。

  逛累了吃够了,“中山市名优工业产品展销中心(中山名品荟)”则成为游客们的“扫货天堂”:本土老品牌凯达气雾剂日均销售额过千元,古镇创新灯饰因“精致便携”成伴手礼首选;咀香园推出“扫码寄回家”服务,解决游客“拎货难”问题;针对家庭游客,名品荟还为孩子们设置了游戏区,让家长们能够安心选购心仪好物。

  从早茶“一盅两件”到夜市灯火通明,从老字号传承到新品牌入驻,孙文西路以美食为媒,将城市记忆转化为可品尝、可触摸、可带走的立体体验,让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与卖”,而是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传递。

  ■文化味升腾:沉浸场景唤醒集体记忆

  如果说美食是激活消费的“引擎”,那么沉浸式场景与多元活动则是其“灵魂”。活动期间,孙文西路步行街日均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超50场文化主题活动轮番上演,以“红色情怀+非遗展演+复古互动”的组合拳,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时空交错中触摸香山文脉的温度。

  10月1日,“歌唱祖国”红歌快闪活动在步行街上演。嘹亮的歌声与挥舞的国旗交织,让百年商埠瞬间充满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也为假期文化体验拉开序幕。同日,大庙下广场的“迎国庆 贺中秋”青少年香山古城写生活动同样热闹。他们分散在骑楼间,或蹲或坐捕捉景致,从雕花纹路到翘角弧度,将骑楼的古朴气韵铺展在画纸上,用真挚的笔触勾勒出历史轮廓。

  热闹的非遗巡游进一步点燃了街区的文化热潮。从香山剧场起步,古镇六坊云龙腾跃翻滚,55米长的龙身在灯光下银光流转;西区醉龙舞者喷火腾挪,引得观众惊呼连连;石岐醒狮登高采青尽显灵动,高杆龙惊险姿态扣人心弦……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轮番登场,让步行街化身“动态非遗展览馆”。新开放的中山非遗传承馆亦成为市民游客驻足流连的文化空间,馆内汇聚了中山非遗代表性项目实物、文创产品以及传承技艺的互动体验区,为游客提供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

  非遗热度还与美食、场景互动深度绑定。真人NPC互动、年代美食游、复古风情旅拍三大活动将老街化作沉浸式剧场,黄包车夫、卖报童、知识青年等角色穿梭街区,与游客互动合影,重现旧日市井风貌。“声动香山”时空快闪巡演,以骑楼为舞台,将《好一朵茉莉花》《如愿》《小美满》《一路生花》等耳熟能详的歌曲演绎得精彩动人,引得路人驻足合唱。

  热闹的活动场景更延伸至岐江河畔:2025年湾区龙舟邀请赛与步行街无缝衔接,16支船队劈波斩浪,桡手们古铜色的臂膀在阳光下闪光,两岸喝彩声此起彼伏。归国华侨李女士举着相机连拍数十张,感叹道:“在国外这么多年,终于又看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山风情。”

  当夜幕降临,文化味又在灯火阑珊中悄然升腾。“月上烟墩”音乐会上,流行乐与爵士乐在夜风中交织回荡,中秋诗词歌赋大会与话剧《中山先生》特别版在月光的辉映下轮番上演;“岐江之夜”音乐会同步奏响,游客倚栏远眺,两岸霓虹倒映水中,恍若穿越时空。“日观竞渡、夜赏音乐”的沉浸式场景,让游客在体验中唤醒集体记忆,在情感共鸣中重拾城市根脉。

  ■新图景铺展:未来规划书写文旅融合新篇

  孙文西路步行街的国庆热潮绝非偶然,而是中山以“文化兴城”战略以及“百千万工程”推进文旅融合的必然结果。

  经过500多天超常规手段、超常规力度的改造提升,中山通过活化历史文化街区、深挖侨乡文化底蕴,将城市文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赋予传统节庆全新表达。从业态升级到场景创新,从唤醒记忆到情感共鸣,多层次的文旅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吸引年轻群体深度参与。文化赋能正转化为城市吸引力,推动“流量”向“留量”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香山古城公司招商经理蔡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思豪大酒店将变身民国主题客房,让游客感受昔日香山的摩登风情;名创优品等潮玩店,将成为年轻人的打卡新地标;背街老巷里,将引入更多特色咖啡店,让文艺气息在街角巷尾悄然弥漫;咀香园、崖口煲仔饭、赵记传承等传统美食店也将陆续开放,让舌尖上的乡愁唤醒记忆深处的味道。

  更多的沉浸式体验还在被精心构建,如“石岐米酒工坊”里,游客可亲手参与从蒸饭到蒸馏的全过程;“聚艺堂骨雕艺术工作室”中,游客既能近距离观赏匠人雕琢岁月的技艺,也能亲手体验骨雕技艺的独特韵味。

  这场文化与城市的共生实践,还有无限可能待书写。本报记者 付陈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