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人文的“厚家底”+商业的新形态+活动的新动能成为老街流量的“硬核担当”
~~~——“文化兴城”为中山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10 09
乙巳年八月十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2版 2025年10月09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从打卡中山到了解中山
“文化兴城”为中山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游客在中山影视城观看表演。本报记者 盖刘宝 摄
  经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打磨,广东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孙文西路步行街国庆前焕新开放,首夜人流超3万人次,开放以来参观人次超100万。

  长期主义“文化兴城”为中山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从绣花功夫推进孙文西路步行街抢修活化,到合力打造大湾区影视文化交流枢纽,从寻味中山,到漫步乡村,中山地域文化内涵日益彰显。在步行街开放后的首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大湾区乃至全国游客蜂拥而至,探寻繁荣景致背后的文化中山。

  ■“三城”联动,文化探索之旅引来人流如织

  9月28日晚,焕新亮相的孙文西路步行街锣鼓喧天、人流如织,人声鼎沸处奏出一曲充满烟火气的城市交响乐。

  热烈气氛延续到了国庆中秋假期。50多场文化活动火热开办,市民游客热情参与。大庙下广场上,身穿闪亮旗袍的歌手开唱老上海风情歌会;南洋餐厅2楼,民乐演奏、粤曲小调轮番上演;美食展位,神湾丫髻山精酿啤酒引来不少人试饮。真人NPC互动、年代美食游、复古风情旅拍,更以沉浸式体验串联起百年时光,让市民游客在砖瓦间唤醒老街记忆。

  百年老街,乐声与人声交织,人潮与商铺交融。统计数据显示,焕新归来的步行街已吸引人流量超100万人次。

  作为国庆中秋期间中山乃至大湾区当之无愧的“顶流”,孙文西路步行街是广东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古香山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见证过中山的商业传奇,承载着无数中山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记忆与乡愁。

  中山市委、市政府在2021年提出,下定决心把这块宝地打造好,使其成为中山人的精神家园、中山的城市名片。2022年,一场以“抢救保护,活化利用,修旧如旧,修旧如初”为核心理念的拯救行动全面展开。香山古城的保护活化,是一场寻找中山原点的“文化苦旅”,也是一次迎接泼天流量的文旅实践,“文化兴城”四个字从来不是留在纸面上的口号。

  10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国风歌舞快闪活动在中山影视城上演。身着民国华服的演员与背后灯牌闪烁的骑楼街相映成趣,将人们带回百年前的时光。成群结队的游客情不自禁加入其中,因换装服装各异,“时空”顿时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中山影视城如今的热闹离不开中山在影视文化赛道上的投入。2024年,中山国资支持中山影视城全面焕新,由广东中山文旅集团运营,进行深度文化挖掘。本轮改装重新梳理了孙中山先生的足迹展览馆和长安镇、英美街、广州街等各种主题街道,极大丰富了场内拍摄场景。今年还开办了阮玲玉馆“玲玉芳华”旗袍戏服展,在罗马馆播映电影《阮玲玉》4K修复版。中山本土制作的话剧《中山先生》也最先在这里演出。

  浓厚的影视氛围吸引游客纷纷来此玩“穿越”,他们穿上唐装、民国戏服,在不同的背景中体验当时人的日常。中山影视城借此开办了中山故事换装体验馆,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妆造、拍摄服务。假期游客体验热情高涨,排队换装化妆,一位化妆师感叹,“手不能停,一天得化20多位”。

  当前,中山正在着力打造大湾区影视文化交流枢纽,推动自身从“影视取景地”向“内容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跨越。随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山将有更多影视叙事方式激活城市文脉。

  9月30日晚,大涌红博城华灯璀璨。千架无人机以天为幕、以光为笔,在夜空中变幻出“盛世中华”“红博不夜城”图样,让“红博不夜城”首秀赢得满堂喝彩。夜空映照下,古风集市红火启动,为红博城带来满满活力。

  红木文化是中山深耕多年的红木产业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也是中山的文化名片之一。红博不夜城活动,不仅拉开了大涌镇国庆中秋系列活动的序幕,更以“文化为根、科技为翼、消费为脉”的融合模式,为中山乃至湾区夜间文旅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虽任重道远,但“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文化兴城行动擦亮了中山的文化名片,也带火了中山的假日流量。

  ■体验活动不落幕,乡村漫游受热捧

  走村串巷,享受慢生活,是时下人们最喜爱的城市漫游方式。中山乡村游在“百千万工程”的带动下不断出圈,如今已成为大湾区都市人的宝藏之选。国庆中秋假期,各个镇街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争相端出“文化大餐”,吸引八方游客蜂拥尝鲜。

  中秋月圆夜,北溪河畔,古典雅致的灯光与现代光影技术交织,将南区街道“十里画廊”勾勒得如梦似幻。龙舟健儿挥桨竞渡,古风歌舞船头上演,原汁原味岭南民俗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观看。

  科学治水之下,北溪河一河两岸逐渐呈现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带动业态不断丰富,中山代表性的民宿群在此集聚,吸引大批大湾区游客前来体验。根据介绍,民宿群共10栋建筑,每栋约8-10个房间,“假期每天都是满的”。

  双节期间,依托丰富的文旅活动与优质的服务体验,南区各景点人气高涨。乡村风情最突出的曹边-北台片区接待游客累计1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显著提升,乡村民宿、特色餐饮、文创产品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在火炬高新区民众街道,岭南水乡旅游文化周暨文旅招商推介会、全域水经济改革试点在国庆假期启动,全力打造岭南水乡文旅消费圈。活动以“水”为媒,融合体育竞技、美食体验、音乐演出、非遗展示等多重元素,举办三人飞艇赛、千人水乡佳宴、金色大地音乐会、亲子欢乐定向跑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湾区的游客体验到了岭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一场《“虫”生万物》光影沙画秀向观众展现了“禾虫之乡”神湾镇的禾虫捕捞、烹饪技艺与民俗文化。纪录片《果是故乡甜》讲述年轻人返乡探索百年神湾菠萝种植历史的经历。

  神湾镇在国庆假期举办第二届“神湾禾虫非遗文旅月活动”暨“神湾优品”发布会。活动显示神湾镇通过非遗、品牌赋能和区域联动,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现场吸引了大批市民与游客品神湾特产,赏音乐演出,在假期享受文旅升级的成果。

  同时,神湾、板芙、三乡、坦洲四镇签署了文旅合作协议,共建“西江文旅走廊”;神湾、斗门、新会三地也达成战略共建,探索“非遗+生态+旅游”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10月7日,中山市兴中体育场因一场足球比赛进入“沸腾模式”。备受瞩目的“中山镇超”正式“开波”,这场属于中山市民的本土足球赛事,汇聚全市23支镇街及市两新组织战队,将持续17个比赛周。

  “看一场球、认识一个镇、品一方文化”——“中山镇超”的主办方早已为赛事注入丰富的文旅内涵。这场赛事不仅是足球的比拼,更成为展示中山镇街特色、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平台。

  ■多场景发力带来消费红火

  “旺丁才能旺财”是商业文明发达的中山坚持的商业发展之道。国庆中秋假日,中山人潮涌动,带来消费分外红火。作为步行街“文旅+餐饮”的核心业态,9月28日刚开业的孙奇珍茶楼,因地道的中山传统点心和沉浸式民国场景获得游客青睐,日均接待食客超1000人次。

  “八点半到店,前面已经排了十几桌!”10月6日一早,从广州南沙自驾来的周先生举着叫号单,和家人在酒楼临时增设的休息区坐下。类似的场景在国庆期间的孙奇珍茶楼每天上演——热门时段等位时长接近3小时。

  为满足市民游客“团聚、宅家、出游、礼赠”等多样化需求,中山万象汇、富逸城TopPark、中山利和广场、天奕星河COCO City等多个商圈从商品创新、服务升级、营销互动等多维度推出特色活动,点燃节日消费热情。

  富逸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场推出的800元团1000元零售团券刚上线便备受追捧,不少市民提前囤券,购物时在收银台有序核销;餐饮场所人气高涨,4楼的餐饮区延续“排队热潮”,多家餐厅出现一桌难求景象。“来商场和同学聚会吃饭,发现整个商场从一楼到六楼到处都是人,很难找到一处空位。”市民陈女士感慨道。

  南区曹边村,当《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缓缓消散,一场以民歌为纽带、以团圆为主题的“曹边夜宴”活动圆满落幕。活动单日带动当地乡村消费达32万元,可谓叫好叫座。

  “组织好人流、车流监测和疏导”“优化服务保障,提升旅客体验感和满意度”“要打造更多聚人气促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市委书记郭文海对文旅工作的嘱托成为中山文旅拉动假日经济的生动注脚——文化兴城激发文旅活力,文旅活力带来消费热力,中山人与游客的一场场双向奔赴正在催生着中山新一轮文旅热潮。

  本报记者 李红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