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在五桂山街道,以丁艳为代表的热心群众定期组织开展山野清洁运动,并带动越来越多人一起行动
~~~——
~~~——
~~~——共投入3台42座大巴,策划两条服务路线,确保大部分学生“离校即上车,下车近家门”

 
2025年10 17
乙巳年八月廿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2版 2025年10月17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宝妈带娃当起“清峰侠”
在五桂山街道,以丁艳为代表的热心群众定期组织开展山野清洁运动,并带动越来越多人一起行动
10月16日上午9时许,在五桂山街道的一条山野步道上,丁艳与10位全职妈妈、1名孩子正手持垃圾夹子、垃圾袋,沿步道捡拾垃圾。本报记者 易承乐 摄
  “大家小心脚下,把沟边的湿纸巾都夹起来,这东西难降解,还容易孳生蚊虫!”10月16日上午9时许,五桂山街道的一条山野步道上,户外爱好者丁艳正带着10位全职妈妈和1名孩子,手持垃圾夹子、垃圾袋沿步道捡拾垃圾。这是一场由他们自发组织的山野清洁行动,也是全民参与“两热”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

  ■从随手清洁升级为定期行动

  丁艳发起行动的初衷,源于2023年初和团队成员付玲的一次经历。为了让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完成作文,她们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登山,在登顶后虽然看到了大美风光,但一些游客留下的垃圾,和眼前的景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么美丽的风景,不该有这样的小遗憾。”丁艳坚定了“与其期待环境一直洁净,不如主动成为守护的一分子”的想法,并和几位全职妈妈一拍即合,从“随手带垃圾下山”升级为“定期组团清洁”——每周爬山时随手清理,每月专门组织1到2次集中行动,遇到自媒体打卡热潮后,还会主动增加清洁频次。

  她们的行动也通过线上线下传递。在线上,丁艳通过小红书发布“别让垃圾玷污青山之美”的倡议,引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收获不少网友的共鸣和留言:“净化山林,福泽生灵,我每次爬山都会沿途捡几包垃圾下山”;在线下,大家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开展活动,当天,团队成员黄梅就带着儿子邓子祥一起参与,“孩子看我们捡,自己也会跟着做,这比说多少道理都管用。”黄梅说。

  ■以身作则带动路人加入行动

  10月的中山,气温依旧较高,参与者很快汗湿衣衫。“我们都是下山时集中清理垃圾,既能保证爬山安全,又能高效拾捡。”丁艳一边说着,一边用夹子夹起陡坡处的一个塑料瓶——这个瓶子被遗落在半人高的灌木丛中,稍不注意就会忽略。

  “这个瓶子要是装了水,就是蚊子的‘安乐窝’,现在是‘两热’疫情防控关键期,清理这些可能积水的容器,也是为了切断蚊虫孳生的链条。”团队中的妈妈们分工默契:有人负责捡拾路面可见的食品袋、纸巾,有人专门清理隐蔽处的废弃容器,孩子则在家长指导下,将可回收的塑料瓶分类整理,“这些瓶子会交给专门捡废品的阿姨,既环保又不浪费。”丁艳笑着说。

  途中,几位晨练的市民看到她们的行动,主动询问能否加入。“之前看到地上有垃圾,想着不是自己扔的就没管,现在看你们带着孩子捡,觉得挺惭愧的。”一名登山爱好者说,下次爬山他也要带上垃圾袋,“你们说得对,真正爱爬山的人,都该把垃圾带下山。”这样的场景,丁艳早已习惯:“刚开始只有我们几个人,现在越来越多人受到影响,有人看到我们捡,自己就不好意思乱扔了,还会主动把垃圾装袋带走。”

  上午12时,清洁行动接近尾声。丁艳和团队成员将装满的垃圾袋集中堆放在山路口的垃圾收集点,等待环卫人员清运。大家虽已累得气喘吁吁,却仍热心地讨论着下次清洁的时间。“每次看到整洁的步道,就像收拾好自己家一样开心。”丁艳望着远处的青山,眼中满是期待,“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加入我们,让每一次爬山,都能看到干净的风景,让每一片青山,都能保持自然之美。这既是守护我们热爱的环境,也是守护大家共同的健康!”

  “群众自发组织的清洁行动,比任何宣传都更有感染力。”五桂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知丁艳团队的行动后,五桂山街道积极支持并引导活动开展,“她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环境,既传递了环保理念,又助力了疫情防控,是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典型。”

  本报记者 张倩 通讯员 梁天颖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