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琦深耕艺术领域20余年,从平面设计跨界摄影,再到成为航拍先行者,他用3年多时间,拍摄出中山不曾被发现的自然之美,也在甘南、甘孜的高山山脊上,用航拍记录天地辽阔,创作出《活着》系列视频。他说当情感与场景同频时,就自然会按下快门。
■当情感与场景同频,按下快门
讲座开始,汤琦首先展示了自己的多幅航拍作品。民众街道的水杉、深中大桥上的日出、成群啄食的白鹭,川西雪山上的日照金山,甘南高山下的牦牛,静谧美丽的景色与苍茫的天地形成一种辽阔高远的拍摄视角,给人极强的视觉震撼。
2017年,汤琦开启了从高空俯瞰自然的旅程。他避开城市的喧嚣,专注于山水林田,用航拍镜头捕捉静与动的强烈对比。
拍摄需要“无尽的等待”,光线瞬息万变,想要一个完美的画面,有时需要等很多个小时或者很多天很多年,有时机会稍纵即逝。汤琦说几乎每一张让他满意的照片背后,都有一场等待的故事,尤其是在一望无际的空旷的地方,更需要等待,“比如这张,拍了很多次,终于拍到阳光正好洒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拉开了空间层次,一边阳光一边雨,雾气朦胧,非常美。”
而在中山,他专注拍摄长江水库很多年,终于遇到一次水上有雾,天上有云,水面平静如镜的天气,一条船闯入激起一圈涟漪,画面让他欣喜若狂。镜头快速捕捉,留下了让人过目不忘的绿意中山。
对于展示出来的绝美照片,汤琦强调了“二次创作”的价值。他主张用二次裁剪、调色来进行二次创作,以追寻最理想的画面效果。“不是说按下快门以后,画面就定下来了,而是要运用自己对自然、光线和美的把握,将画面调试到理想光线下的画面,这需要摄影师对光线和色彩有极强的把握。”汤琦说这不同于无中生有改变或者添加颜色,而是对颜色的规律有清晰的认知。
除了光线、色彩,摄影构图的二次创作也十分重要,图中需要有呼吸感。汤琦现场解析,一般来说,留白属于呼吸感,但留白有很多种形式。如一小群白鹭在湿地啄食,那它们与大片的湿地就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就是呼吸感,而6只白鹭与后面的1只白鹭也有一种群体和个体的关系,这也是呼吸感。雪山与蓝天之间,牦牛与雪山之间,月亮与高山之间,都有一种呼吸感,“不要让一个场景形成压迫感,就能得到呼吸。”
既然可以二次创作,是不是看见好的景致,就先无差别狂按快门?这又是汤琦所反对的,他认为这种做法无法锻炼自己的构图与审美能力,需要先筛选到合适的场景和色彩,然后再在监视器中进行确认,“当我的情感与场景同频时,按下快门,就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二次创作只是进一步地调整和完善。”
■呼吸感在视频中变成了节奏感
9月底,汤琦和团队刚从川西回来,他们为当地拍摄一部探秘丝路的纪录片。在尚未完成剪辑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高耸的雪山、身着彩色民族服装的藏族同胞、当地的民俗活动、充满自然力量的面孔等,在音乐的带动下每一帧都极具视觉冲击力。
而之前汤琦为中山非遗起湾金龙拍摄的一部短片流传甚广。片子中鼓手坚定的眼神、鼓面上光线反射的灰尘颗粒、舞者灵活的步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讲解以及在每一个中山地标前的起舞,都拍摄得极具电影美感和故事张力。
汤琦近年对视频拍摄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相比静态图片,视频拍摄更能够传达日常观察。而视频的“二次创作”则涉及更为复杂的调色、剪辑、配乐等。汤琦的后期工作极为精细,连配乐也需要进行重新剪辑后,与视频进行高度适配。“视频传递着作者的情绪,寻求着与观看者的感情共鸣,这在后期剪辑上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我甚至认为剪辑的作用可能不比拍摄小。”
“当静态的照片变为动态的影像,呼吸感就变成了节奏感,镜头的运用、剪辑的韵律、音乐的干预,都是在延续和强化那种最初的感知。”汤琦说。
【互 动】
运用好镜头语言
表达情绪
◎观众:我也是一位自然拍摄爱好者,请问如何避免天气干扰,让拍摄能够成功进行?
●汤琦: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去一些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和云层,有些地方则要关注雾霾,看阳光是否通透。推荐大家下载“莉景天气”,提前关注当地天气情况,而且要把地点定位到整个拍摄山区而不是拍摄点,这样可以通过云层厚度来判断是否能够拍摄。
◎观众:能不能以刚才高山下的牦牛那张照片为例,讲一下一张图片是如何从选景、构图、拍摄到二次创作的完整过程?
●汤琦:其实那张照片的完成并不复杂。我们肉眼看,山坡的黄色会略微偏灰,因为没有很强的阳光,所以我会在后期调得亮一点,跟其他区域的色彩形成一个对比,也并不夸张。现在的数码拍摄,调色是必经过程,其实很多相机或者手机拍摄,出来的相片已经经过调色。
至于构图的话,山上海拔大概有5600多米,只有无人机才能抓取到这种视角,我们自己是拍不到的。而且原图天空占比还会更多一点,我做了一个裁切,形成更好的比例。
◎观众:如何在朋友圈中亮出让人惊艳的图片或者视频?
●汤琦:让人惊艳,其实就是传达出自己的情绪,让别人能够跟我们形成感情共鸣。如果是手机拍摄,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用人像模式,前实后虚或者前虚后实都能够表达情绪。再就是一张图片想要表达情绪,是很难的,可以通过几张局部图片一起来表达一件事情,烘托情绪。另外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呼吸感,呼吸感也是有情绪的。
而如果是拍摄视频,一般不用三脚架,用一点微微的晃动来表达紧张感,这个就叫镜头语言。三脚架的稳定性是没办法表达情绪的,所以很多电影选择用手持镜头。
本报记者 李红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