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覃宇达个人书法作品展隆重启幕。覃宇达以其不懈的追求和丰满的成就,为我们呈现了他书法人生中的第一次个展。
这里,我想借“精”“气”“神”三个维度,简单解读一下他的书法艺术。
■精——于毫微处见真章
生活需要经历和精力。丰富的经历是感悟的源泉,充沛的精力是探索的动力。书法亦然,它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沉潜往复的“精”耕细作。在覃宇达的作品中,我们显然能够感受到这么三点:临摹精准,体现了他对传统经典的深入研习与深刻理解,一笔一画皆有所本,法度严谨;笔法精到,展现了他驾驭毛笔的纯熟技艺,提按转折,顿挫抑扬,每每分寸自然;有了这两点,进而达到创作精彩的境界,他将古法融入自我性情,作品既承续古风,又洋溢着时代气息与个人风貌。
这份“精”,是时间的沉淀,是心血的凝结,更是艺术的坚实阶梯。
■气——于流转中显生机
生活需要空气和呼吸,一呼一吸间,生命得以延续,能量得以流转。书法作为纸上的生命体,同样需要“气”的灌注与运行。
覃宇达的作品气息通畅,时而气若幽兰,格调清雅,散发着不染尘嚣的高洁韵味;时而气韵生动,每一个点画之间都充满内在的律动,所谓血脉贯通,生机勃勃;时而又能迸发出气势磅礴的力量,展品中他通临的颜真卿《李玄靖碑》,纵横开阖,雄浑奔放,艺术感染力不言而喻。这流动的“气”,正是其作品灵魂的呼吸。
■神——于形意上铸魂魄
生活需要精神和信仰,它是引领和赋予平凡日子以意义和深度的力量源泉。书法艺术的至高追求,同样在于“神”的彰显与升华。
覃宇达的创作,在精研技法、涵养气息的基础上,正在走向对“神”的极致追求的路上。
历代书论,倡导“神采为上”,覃宇达主攻楷书,如果没有“神采”,则难以神采飞扬,顾盼生姿。展厅里,覃宇达的楷书无论大楷、中楷、小楷,都充满了自信与活力,能瞬间吸引观者的目光;神韵贯通,所有作品都力争追求前后呼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意蕴绵长的有机整体;神与古会,他在与古人经典的精神对话中,细心捕捉法帖中焕然的“神”,并加以融汇,这是书家内在学识、修养、性情与抱负的凝聚和呈现。
“精”是根基,“气”是血脉,“神”是灵魂。我想,此次展览不仅是覃宇达阶段性的艺术小结,更是一次与大家进行心灵对话的良好契机。宇达作为竹音阁弟子,他的全部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体,当然也属于竹音阁。我真诚希望大家不吝珠玉,从学术角度给宇达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也是宇达所期待的。
我为宇达的个展主题起名“砚边寸心”,“砚边”直指笔墨耕耘的方寸之地;“寸心”源自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艺术家在砚边倾注的深沉思考与真挚情怀。二者结合,比喻在尺素之间,不忘初心,追寻艺术真谛。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