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健康城市周刊 新闻列表
~~~——
~~~——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团队精准诊治,破解患者难题
~~~——中西医结合全链条关怀模式为肿瘤患者铺就温暖康复路
~~~——
~~~——医生妙手取出还患者平整面容
~~~——
~~~——成功实施该县首例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精准治疗腕管综合征手术

 
2025年11 19
乙巳年九月三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11月19日 健康城市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世界慢阻肺日”到来,了解这些有助于呼吸健康
防治慢阻肺 从远离烟草开始
李华康(左二)正在查房。 通讯员供图
  爬个楼梯喘半天、早晨总咳嗽,尤其患有慢性咳嗽或咳痰、有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史或有接触烟草、烹饪燃料或职业危害等危险因素史的市民,应警惕慢阻肺。

  11月19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主题为“呼吸不畅,当心慢阻肺病”,旨在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病的认知和重视。11月18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为市民开展科普。

  ■三大信号需警惕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7%,该疾病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核二区副主任医师李华康介绍。吸烟是主要因素,空气污染也是因素之一。呼吸道感染、病毒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咳嗽是该疾病的首发症状,其中晨间咳嗽较重,睡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为白色粘液痰或浆液泡沫性痰,严重时变脓痰。

  “同时,患者容易出现气短气喘,比如以前能小跑,现在走快几步就感到气喘。”李华康表示,如果市民出现以上症状中的一种以及有吸烟史或粉尘接触史的,应接受一次肺功能检查。

  “如果处于该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市民不能硬扛,应赶紧去医院,及时止咳平喘抗感染。”李华康提到,而在疾病稳定期管理,则应该像管理血压一样管理呼吸,应戒烟、运动、规范用药。

  ■医生为患者支招如何“稳住呼吸”

  李华康建议,在饮食护理方面,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多于1500毫升,可进食低糖、高蛋质、高维生素食物,同时避免进食产气食物。蛋白质以鱼、蛋、豆制品等为主,每日进食维生素C100毫克,维生素A500国际单位,可以新鲜蔬果、鱼肝油等为主。

  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生硬食物,避免刺激气管引起阵发性咳嗽。可少量多餐,避免腹胀和呼吸短促。

  规范用药方面,患者短期按需应用以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以减轻症状,切勿擅自增减药量和频率。同时,患者要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确保药物有效吸入。

  疾病稳定期应坚持长期氧疗,每日15小时以上持续低流量吸氧。患者可在每年9-10月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急性加重的“第一道屏障”。部分患者可以遵医嘱每5年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

  此外,患者每天可做10分钟“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市民应采取多方面措施预防

  市民如何预防慢阻肺?

  李华康提醒,首先市民应远离过敏原,坚决戒烟并远离二手烟,改善环境卫生,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等吸入。同时要加强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可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

  市民可每日开展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3-4次,每次10-20分钟,此举可使膈肌活动度增加,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市民可优化室内环境,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并且要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建议40岁及以上人群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慢阻肺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尽可能及早发现慢阻肺并采取干预措施。”李华康表示。本报记者 王帆 通讯员 胡宁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