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中山日报社“问计”中山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全国行报道组来到合肥,走进安徽天之业,感受这家企业的持“智”以“衡”。
文/本报记者 彭晖 谭华健 徐钧钻
图/本报记者 文智诚
●瞄准小龙虾研发4项实用新型专利
安徽天之业是广东天之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天之业”)的全资子公司,被安徽省及合肥市评定为“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合肥市大数据企业等。天之业(两公司合称“天之业”)专注于智能组合称重、智能包装、智能输送和智能检测产品,以及全套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研制和销售,先后为广东美味鲜、山东金锣等企业提供多台套智能称重包装系统,还是联合国注册供应商。
上月,天之业登上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强大气场。
江淮大地盛产小龙虾,成立于2015年,比广东天之业小6岁的安徽天之业,早期陆续研发了4项针对小龙虾的实用新型专利。“在对小龙虾进行分类(分出大小)、称重时,我们的设备不单精准,关键是客观,消除了随意性。效率还比人工分拣提高50%以上。”李耀光说。
在坚果的包装中,也离不开智能称重。李耀光举例说,某款“每日坚果”,一袋有8种坚果共26克,对此,设备对坚果、果仁的单品含量及总体重量要控制得足够精准。
他接着举例说:“某大型跨国零售商因一款食品分量不足,遭消费者投诉后,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零售商加码处罚该食品供应商,供应商又处罚包装工人,导致工人在称重包装时,放入物料宁多勿少。长期下来,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最终,该食品供应商选择了安徽天之业,毕竟,天之业产品的称重误差一般在0.5克左右。
不止称重精准,天之业产品还能大幅减人提效。李耀光说,肥东县一家小食品厂,原来一条生产线上要11个人,换了天之业设备,投入约三十万元。结果,这条生产线用3个人就够了。大大节省了人工,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安徽天之业成功开发的这一坚果类智能称重包装成套设备,获评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技术创新不止步,接下来,安徽天之业再度瞄准市场需求,研发了为水果、土豆、洋葱等农产品称重包装的半自动网兜机称重包装系统(简称“半自动网兜机”),成为该省重点推广的农机装备。研制成功不久,公司就接到了智利的订单。
●投身预制菜风口,湿料也能精准称量
安徽天之业还抢抓机遇,积极投身预制菜风口。研发中发现,预制菜往往有个问题,不少预制菜连汤带水,汤水让菜品颇为黏稠,下料包装时,一时控制不好,一大坨就下去了,总是过量。“就像某种牛肉面的调料包,里面有牛肉粒、酱汁、土豆块等,与方便面调料包中的干料不同,这种是湿料,没有一定技术,很难精准称重。”李耀光说。
经过反复试验,直到采用新的定量称重技术,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前不久,参加了上海展会之后,母公司董事长李国宏即前往芜湖、亳州,与有意向的客户洽谈采购天之业设备事宜。”
●“母子”分工协作搞研发拓市场
提到2015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天之业的原因,李耀光说,那是母公司广东天之业出于深耕国内市场的考量,安徽天之业可以更好辐射华东和华北市场,除安徽外,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都有非常大的市场。而广东天之业,侧重辐射海外,以及国内的华南、西南市场。
技术上,安徽天之业除了自行搞研发外,也与广东天之业的技术力量相互促进。“半自动网兜机起初是子公司研发的,但在我们的基础上,母公司研制成功全自动网兜机。”李耀光说。
他还特别提到,网兜机的切刀头比较难做,切刀头不大,但其中有多个零件需要精加工,每个切刀头部加工费近6000元。安徽这边配套加工商少,后来广东天之业帮我们在珠三角找到更多优秀加工商,充分满足了精加工要求。“这方面不得不佩服珠三角的加工配套能力。”李耀光感慨道,难怪国内领先的三家智能称重企业,都扎堆珠三角,包括广东天之业在内的两家在中山,一家在佛山顺德。
在成品仓库,李耀光指着一台电脑组合秤说,这个设备的钣金是母公司帮我们在中山做的,一是价格低,二是品质好。母子两公司可以说是各取所长、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