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木刻版画纯属意外。一天,线上购物平台推送了一套木刻版画的体验套装给我。我好奇买了,一到手,灵感似乎就来了—―要不,用线条来表现传统建筑?
近代是中山中西合璧建筑诞生的鼎盛期,呈现出多样的造型。由于国外建筑形式的融入,例如,巴洛克建筑自由奔放的立面山花造型:双层山花、断裂山花、山花中点缀雕刻;又例如,西式廊柱、阳台和拱券……加上精美而富有层次感的中式壁画,中山保留了众多带有中西合璧风格、艳丽而不褪色、造型殊异富有个性的老建筑。将近百年,它们至今仍是一道奇异而靓丽的风景线。有时候在乡村游走遇见,也忍不住会惊叹——“啊,他们真的耐看!”
叶凯岚一年前突发奇想,刻12幅中山侨屋女儿墙的版画。最终她把想法实现了。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版画,出来的效果使她和朋友们都非常惊喜。(摄影|杨泊霖)
木刻版画的第一张我决定用河口横街中山县泥水行会所旧址的“双狮戏球”来创作。“双狮戏球”是许多中山近代建筑会采用的元素,尤其是地球,有“放眼世界”的长远目光,是众多海外华侨的一个典型象征。这幢建筑女儿墙上的“双狮戏球”是岐城活化社logo的原形,建筑原址是鲁班祖师庙,是建筑行业的先师。我是岐城活化社最早的成员之一,现在是社长。这个民间组织以历史文化研究和历史建筑保育为己任。
叶凯岚计划把12幅木刻版画做成月历,最后,她用橡皮刻年份和月份。(受访者供图)
一次网购平台的木刻套装推送,无意中促成叶凯岚对版画的尝试。她利用业余时间一点点完成作品。(受访者供图)
因为和朋友分别有了几年的田野积累,第二、第三张很快就从手头有的照片里筛选了出来,我尽量让每一张、每一幢建筑都能讲出故事,也希望能覆盖到各个镇街。当然这有点理想化,因为我有很多村落还没跑完。要不索性就凑够12张吧,12张应该不算太难,刚好凑成一本月历。这个flag就在2022年过年的时候给立起来了。花一年的时间,慢慢来,应该可以完成。
叶凯岚是岐城活化社现任社长,长期关注城市、街区、乡村历史文化研究和历史建筑保育。因此有大量素材积累。图为开发区珊洲村碉楼(10月份版画作品原型)。(摄影|雯雯)
石岐河口横街泥水行会旧址“双狮戏球”女儿墙(1月份版画作品原型,也是岐城活化社Logo的原型)。(摄影|雯雯)
南朗安定村程宅(3月份版画作品原型),是程汝楫建的房子。程汝楫是安定村第一位旅居檀香山的华侨。(摄影|雯雯)
大涌安堂村(4月份版画作品原型)。(摄影|雯雯)
三乡桥头村(9月份版画作品原型),上有鹤、梅、花叶纹。(摄影|雯雯)
大涌青岗汇馨坊(12月份版画作品原型)。女儿墙上有特别好看的忍冬纹装饰。(受访者供图)
1月,石岐河口横街水泥工会。女儿墙部分有双狮戏球、卷草纹、卷浪纹。
第一次拿起木刻刀在木板上刻直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与治愈。平时用脑过多的我,缺少重复机械进行体力活动的体验。看着有点毛边的木屑顺着手指的滑动而卷起,原来,精神的紧绷可以通过体力的消耗来释放。
2月,开发区沙边碉楼。这幢碉楼上面写着“民国十七年”。最开始的时候我镜像错了,文字反过来刻了,但文字的左右还是反了。但凡左右不对称的图形,在进行木刻版画制作的时候就要注意镜像的问题。
3月,南朗后门大街程宅。南朗村的几幢极为精美的房子都建在这条街上,这幢房子我有幸刚好遇到屋主开门,他们说好几年没有回来打扫了,这是程汝楫建的屋。刚好我听说过其人——安定村第一位旅居檀香山的华侨。
4月,大涌安堂,雯雯拍的照片。雯雯拍了很多老建筑的漂亮照片,乡村和建筑在她的魔法镜头下显得格外迷人。圆拱、花和瑞兽都是常用的意象。
5月,南朗兰溪。尽管房子被火烧过,但仍难掩它原本的富丽与精致。这幢建筑的女儿墙上又见地球元素装饰。整套木刻系列出现得最多的镇区是南朗,2022年花在南朗的时间的确是最多的。
6月,南区羊寮。某日去洲哥那里吃饭时路过,两幢连排的水磨石女儿墙建筑,挑了较窄的一幢房屋来作画。这一幢的装饰没有怎么用到纹饰,用线条和形状来表达。
7月,沙溪云汉。想找一个沙溪代表,最早在《雕梁画栋岭南风》看到这幢房子,有巴洛克风格的女儿墙。到现场的时候阿叔见我在门口拍照,带我进去参观,还告诉我同村往里走还有一幢同样的水磨石建筑。然后我在龙瑞和云汉交界处找到了它,原来就是上面有“时兴建筑”的这幢房子。
8月,南朗后门街旧邮局。后门街上竟然选了两个代表。圆形是许多建筑的女儿墙上采用的图形,而这幢房子的灰塑更加丰富,有环抱圆环的鸟,有鱼龙,有花鸟,每一块面板都有不一样的造型,只能刻出一个粗糙的轮廓了。
9月,三乡桥头。2021年第一次跟着名城团队留意到这幢房子。后来又去了两次,没办法拍出来很好的正立面,用侧立面刻的。上面有梅花、丹鹤、花纹。
10月,开发区珊洲碉楼。珊洲的碉楼现在已经是珊洲保卫战展览馆的一部分了,碉楼和后山形成了一幅图画,下部还有一首长诗,刻的时候把它给省略了。刻完才发现,开发区的两幅选的刚好都是碉楼。
11月,南朗翠亨孙中山故居。故居不用多说了,正中饰有光环,下塑一只口衔钱环的蝙蝠。如果刷成砖红色大家可能会更容易辨认。
12月,大涌青岗。第一次去是冬天的傍晚,这幢建筑藏在了碉楼的后面,巷子很窄。把它作为最后一张是因为,想刻一张纯花纹的,后来,选在了一个清晨去补拍,意外遇见了恰如其分的阳光,打在了青岗村各老房的山花、女儿墙、灰塑上,一条村子都铺满了金光,特别美。无人机放上去看到果然是忍冬纹。但创作的时候,天空做成了夜晚的星光,又似大雪飘落。
大半年终于把这件事给完成了,如释重负。最后还用橡皮做了个封面的“番薯章”,包括月历也一起刻了。孩子也被感染,一起创作,满桌都是木屑,满手都是印油,满心的欢喜。
这些建筑,你见或不见,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无论那些建筑是越来越破,还是翻新焕颜,我希望建筑能保留住斑驳岁月的丰富纹理,正如木刻是个过程,刻下的都是粗糙原始的、寂静欢喜的轨迹。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