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漫步中山里溪村,一座红色、灰色、白色相间的三层建筑在大片的农田间格外显眼,只见人字形的屋顶在空中勾勒出一道独特的曲线,如翻开的书页待人品读,这便是全国最美农家书屋之一的里溪村香山书房。自2022年12月建成以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便成为人们心灵的休憩之所,汲取养分的文化殿堂。
低效厂房蝶变最美书屋
里溪村香山书房地处里溪文旅综合体大环线重要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宜人。背靠墙角而生的竹林自成一景,时有清风送来沙沙声,奏响夏日的乐章。仿青砖建造的墙面上,是大片明亮的落地窗,窗里窗外与自然相连,四时皆如画。临窗而立,依稀能看见,葡萄架上垂下的青果,正在枝头欢快地荡着秋千。与书房一河之隔的长廊上,金银花肆意生长,总在不经意间涌动暗香。
4月20日里溪香山书房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儿童阅读实践系列活动。(书房供图)
里溪村党总支副书记古翠焕介绍,香山书房的前身是一片低效厂房,自她懂事起便存在了,前些年村里计划对该地块改造升级,正好遇上市里打造“香山书房”的契机,于是才有了现在这栋建筑。建筑内部共有三层,一楼主要为书画展览区、农产品展示区、轻餐饮区等。二楼则为阅读区,藏书量过万册,图书按成人与少儿6:4的比例配置。三楼为多功能活动区,各类培训、讲座均在这里举行。
从设计风格来看,书房的整体基调以原木风为主,随处可见绿植点缀。黄昏时分,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摇晃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边的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已经退休的村民芳姐总爱在这个时候,寻个靠窗的位置,静静阅读。
农家书屋成了文化“粮仓”
农家书屋在里溪村由来已久,在里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第一代农家书屋更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村民吴金耀回忆,1994年,里溪腾出旧市场东侧的老砖房集体物业做农家书屋,屋里只有30多平方米,藏书量不足1000册,大部分书籍还是从板芙镇图书馆、村民家中、村外乡贤等渠道“化缘”而来的。尽管条件艰苦,农家书屋仍旧哺育了几代人,蔡亦文、林永志、蔡文嘉、叶逢雨等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都受益于此。2018年,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农家书屋又搬迁至村委会办公楼3楼,村民称其为“三楼书屋”。
从“老砖房”到“三楼书屋”,再到如今的香山书房,迭代升级的不仅仅是环境和藏书量。古翠焕介绍,除了提供“静悄悄”的图书阅读和借还服务外,“动起来”的农村文化活动也在香山书房里不断呈现。例如,红色历史阅读分享会、“联产到劳”田间分享会、小小书法家培训班、国学经典朗诵班、读书分享会、游村落访寻红色踪迹、妇女家庭教育培训等。通过举办这类惠民公益性文化活动,里溪村香山书房实现了高效利用,成为群众“铭记先烈、投身改革、学习文化、增长技能、夯实本领”的文化“粮仓”。
引入第三方运营打造标杆
为了让香山书房发挥更大的价值,今年5月,在市镇相关部门的促成下,里溪村与广东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作运营协议,计划以公益与商业运营相结合的方式,让香山书房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实现“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第三方运营已有一个多月,我们明显感觉到以书房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比以往更加丰富了。”古翠焕说,过去书房虽然也举办活动,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举办频率和规模都有所欠缺。如今,经过第三方的精密策划和全力推广,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阅读、亲子、科普、研学等活动举行,香山书房的人气日渐旺盛,每周末日均到访人数超过2000人。
广东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科教部中山分公司总经理何龙祥表示,初次到里溪开展项目调研时,他也曾担心这里位置偏远、配套有限,难以聚集人气,但作为广东农村改革的先行地和中山革命老区村,里溪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却独具特色,“所以,我们要抓住差异化,打好‘红色牌’”。
结合里溪的美丽乡村资源和红色历史禀赋,今年暑期,何龙祥还策划了丰富的研学、党建和夏令营活动,计划利用书房、幼儿园、民宿、餐饮等村内现有资源,带动周边消费,力争将里溪村“香山书房”打造为全市标杆项目。
这是全国最美农家书屋之一的里溪村香山书房。(摄影|缪晓剑)
中山市文联赴板芙镇里溪村开展“双联双助”活动之暑假书法公益培训班。(书房供图)
中山市文联赴板芙镇里溪村开展“双联双助”活动之暑假粤曲公益培训班。(书房供图)
里溪香山书房书法展览。(书房供图)
中山市南区街道非遗项目“沙涌马家枪”进乡镇爱国主义家风传承与展演活动(里溪站)。(书房供图)
“‘龙腾伶仃洋,书香满板芙’2024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小小读者走进图书馆开始探索之旅。(书房供图 )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