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4年12 05 甲辰年十一月初五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市井|“嗞”火把传统——消失了七十年

作者:詹琪琳 时间:2024-07-15 15:34:53

东桠村位于中山南朗的西北部,始建于明代初年,郑、麦、温三姓人先后迁入居住而形成的闽语村落。因村庄建在小隐涌上游分叉处的东面,故取名东桠。

在河网纵横的中山,一讲到端午节,马上就会联想到扒龙舟,但在东桠村,端午节当天的活动偏偏与火有关,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嗞”火把。

东桠村的“嗞”火把历史久远,却也无从追溯起源,习俗很可能来自他们的福建祖先。上一次的“嗞”火把活动竟是七十多年前的1951年。目前亲历过当年“嗞”火把的两位村民,88岁的郑计文,89岁的麦洪荣,分别忆述当年的热闹场景——

“嗞”火把是年轻人的活动,在晚上举行,拿火把的一方向拿棍的一方进攻,即拿火把“嗞”对方,拿棍的一方反击以棍挡身并尽量把对方打下一旁的池塘里,反之,以拿火把一方赢。可以想象游戏相当热烈刺激,郑计文当年只有十多岁,拿过火把“嗞”对手,也曾被对手打下塘去,却也非常快乐。

村民飞姐没见过“嗞”火把,但她已过世的父亲以前经常说起“嗞”火把的事,她表示父亲非常怀念这项活动,不希望后人忘却。郑计文与麦洪荣纷纷称赞飞姐父亲当年是一名“嗞”火把高手,由于有武术功底,没有人可以拿火把接近他,反被他统统打下塘。飞姐说起父亲是一名“半唐番”,即混血儿,祖父当年出洋谋生到达南美的厄瓜多尔,娶了一名当地女子,生下飞姐父亲。飞姐父亲8岁回到东桠生活,未曾离开,直到93岁去世。

郑计文说,当年端午节“嗞”火把除了这项刺激的功夫比试,还会抬菩萨,举火把过田,一路燃点炮竹,经过的田畴就不会有虫。传统认为,端午时节“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出没,看来在此时节生火烟熏五毒、驱秽气,古老形式背后自有大道理。

除此以外,举火把的巡游队伍还会到每家每户祈福,郑计文回忆说,端午“嗞”火把是个相当隆重的节,邻村也会举行相同的活动,一年一度,直至1951年止。

近年,村人心心念念,什么时候能再现从前“嗞”火把的热闹境况?于是,村里热心人筹划在今年端午开展这项传统活动,先保留火把巡游环节,以武侯庙为起点,晚上7时进行点火和敬拜仪式,燃放烟花炮竹后,三四百位村民男女老幼,一人举一支火把组成长长的队伍沿村巡游。

夜色初上,空中已有星月相辉,东桠一条长长的火龙正徐徐游弋,在夜色中发出通红闪烁的光芒。所到之处,秽气消除,平安康泰。


东桠村恢复端午“嗞”火把传统,全村三四百人参加巡游。(摄影|郑志宏 )


经历最多“嗞”火把的,还数村中老榕。(摄影|阿占 )


年轻人举着东桠村旗帜领头。(摄影|郑志宏 )


火龙穿过村口牌坊。(摄影|孙俊军 )


88岁的郑计文(中)参加过1951年的“嗞”火把,此后村里再没举行。今年恢复他仍能参与,分外高兴。(摄影|郑志宏 )


男女老少都出来参加睽违已久的“嗞”火把节日。(摄影|郑志宏  何思如  郑伟嘉 )


当晚七点在武侯庙前举行的点火把仪式。(摄影|郑志宏 )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