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众沙仔村三围的一条龙眼基上,30年的老龙眼树在堤坝上围合成一条长长的通道仿佛是时光隧道。堤坝两边流淌的河涌叫洪奇沥水道,珠江八大入海水道之一。“沙仔”这个名字足以告诉人们它的地理环境与成因——水流冲刷,积沙成陆。
“中山麻鸭发展计划”
梁汉波是沙仔村人,对这条龙眼基他是再熟悉不过,从小到大,吃住都在这样的水边树下。一年前,当了解到中山麻鸭的养殖信息,他马上想起沙仔熟悉的龙眼基所在是河网滩涂,条件得天独厚,梁汉波于是接过中山麻鸭的养殖及技术,从去年6月份支好鸭寮开始养殖麻鸭到现在快一年时间。中山麻鸭到目前提纯复壮已到第14代。
中山麻鸭是知名的本地物种,是广东鸭中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然而它一度销声匿迹。庆幸的是,最近十几年,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的“寻种”“保种”及近几年的提纯复壮,这只著名的鸭子再度归来。
近一两年,中山华农种植基地与中山农科中心拟定“中山麻鸭发展计划”,中山麻鸭品种将越来越纯,数量越来越壮大,也越来越走向市场,作为“中山本土名优”被更多人认识。
吃麦片、水培菜的鸭子
龙眼基上是龙眼树,龙眼树下,沿着龙眼基是并排的三口泥塘,一口约10亩,共31亩,梁汉波在此养了200只麻鸭。最里边那口塘放水很浅,形成一片滩涂,鸭寮就搭在这里。从鸭苗长至1个月左右,鸭子就可以放出去,到塘中觅食。肥沃的浅滩里有鸭子最爱吃的鱼和螺。隔壁两口塘的水就满得多,提供给大一点的鸭子活动。梁汉波会根据“华农”提供的技术,给鸭子喂玉米、麦片、水培蔬菜等,有时还买鱼仔剁碎喂鸭,不得不说是精心饲养。
梁汉波说,没有人用几十亩地方养几百只鸭,这样做自然“不化算”(不划算)。但他很坚定,带着为餐桌提供优质食材的目标,坚信生态养殖的前景。“我常常想,我们农家散养的鸡鸭这么好,如何将它变成生意?”如今,有优良品种,有天然环境,有养殖技术,有销售渠道,梁汉波觉得他值得去尝试。
上次寒潮,别人的鸭子几乎全部冻死,这里养的麻鸭却完好无损。梁汉波很是为自家鸭子的健康强壮骄傲,“平时想随便抓一只非易事,要想办法。这些鸭子又会飞,又聪明,力气又好。”
憧憬绿色养殖,回到田头养鸭
目前,中山麻鸭主要的养殖场有三个,分别在南朗、小榄、民众,民众这里是最大的。沙仔麻鸭场周围是一片水乡田园风景,不远处的小桥偶尔来往一辆摩托或小面包。水乡拙朴的农民,午餐伴着一支烧酒,量上来了借着酒劲变得放松开朗。可能梁汉波不想失去的是这种熟悉情景的味道。当初父亲反对他做农业,于是他当过村干部,也去过酱油厂,最终还是回到田头。风吹日晒,却心安理得。
记得华农种植基地负责人卢锐洪介绍“中山麻鸭发展计划”时说,“中山人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中山麻鸭。”早在600年前,中山麻鸭品种已形成。这是用“中山”命名的本地物种。可见其珍贵,更何况它还失而复得。
在水乡,鸭子可以做出非常多花样的菜式。人们觉得一只好鸭子最好就是用来煲汤,陈皮炖鸭,清补滋阴,上品。做菜次之。
水乡宴席最常见的是炆鸭,例如由彭公鹅衍生的彭公鸭,加以子姜、乌醋,酸甜可口。烧鸭,自然也是乡村延及市井,成为市井生活印记的一种食物典型。另外,柠檬鸭,木瓜焖鸭,菠萝鸭片等则是就地取材,和当地“到路”的食材配搭为佳肴。至于下栏,利用它做出的菜肴,其复杂的意味早已不可由味道的上下分之,苦瓜炒鸭肾鸭肠,卤水鸭掌翼,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不是最有滋有味的呢?
水乡还有草菇鸭粥,如果炎夏来一大碗,整个夏天都会变得美滋滋的心满意足吗?
梁汉波回到田园精心养殖中山麻鸭。
鸭子在优越的环境里生长。
中山麻鸭是知名的本地物种,经过多年的“寻种” 保种”及提纯复壮,这只著名的鸭子再度归来。
◆《中山画刊》编辑部
◆文:詹琪琳
◆图:余兆宇
◆编辑:文智诚、刘永盛
◆二审:明剑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