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
~~~——

 
2023年01 06
壬寅年十二月十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3年01月06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创新路径
  刘海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悠久的历史丰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了独特的中华气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新征程上,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必须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国际阐释、中国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促进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对外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性。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作为国家形象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硬拳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要端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视态度,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解读,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接受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断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信仰的精神坐标。

  作为向世界展示民族形象、弘扬精神内涵的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与翻译被赋予时代特殊性,其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利益结构、文化层次结构、社会关系结构、话语体系结构都有了新的变化,这种新的结构必然也会衍生新的动能。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结构变化衍生的动能转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动力,同时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社会结构变化又会生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文化发展的自身动力。基于这一动力逻辑与传导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将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和价值观念,着重于发展品牌文化产业和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致力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前提,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与传播的内在动力。

  ■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系统阐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与传播,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呈现出来,建构中国发展叙事、表达中国方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源自于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繁荣富强国家的壮美画卷。如今,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向世界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传承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中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又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功,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增添了中国力量。

  ■加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

  以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当前,国际传播“西强东弱”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国际话语权主导地位依然由西方发达国家把控,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任重道远。加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国家、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增强我国对外传播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以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聚焦国际传播体系建构、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国际传播路径选择等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国际传播方面的投入日趋增多,但国家话语权提升却相对缓慢,形成中国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话语崛起、话语复兴的巨大反差。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和国家强大的主要表征。建构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新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战略选择,是中国打破西方质疑与话语权垄断的主动建构,更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的战略举措。建构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要注重话语内容与话语表达形式的双提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相统一。尤其是面对当前“中国音量”与“中国体量”不相称的困境,需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解释力、感召力、传播力以及影响力,以不断提升的中国国际话语权塑造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形象。因此,以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成为促进话语建构能力与中国国际形象传播能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教授)原载《南方日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