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花砖遗存较多的是通商口岸、侨乡较密集的闽粤两地。”课堂上,中山市岐城活化社联合创始人叶凯岚在讲解了中国建筑中砖的由来和分类以后,又解析了素砖到花砖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外花砖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生的“化学反应”。经过岐城活化社长时间收集,她发现中山老建筑中留存有各种花砖50多种,其中既包括国外流行的几何纹、棋盘纹、格子纹,也包括中国人喜欢的云雷纹、万字纹、宝相纹等。
课堂上,学生们发现,脚下踩着的花砖正是叶凯岚讲到的水泥花砖。这种由工业品和手工花纹融合的建筑材料在民国时期传入国内,受到归国华侨的喜爱,在中山中西合璧的侨房中多有使用。跟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们还发现,四片成形的花砖用到了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多种几何形状,却不能使用五边形,“原来是因为五边形无法组成一个无缝隙的完整图案。”花砖的历史课结束后,学生们现场用画笔画出心目中漂亮的花砖,与脚下花砖相映成趣。
据活动组织方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爱小学图书室所在建筑为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侨房,2009年已被认定为中山市历史建筑,“其建筑特色为天台有山花,一、二楼有挑阳台,二层有西式柱和瓶柱通花女儿墙。”他认为在历史建筑中为学生讲建筑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建筑之美,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历史文化,接下来,他们依然会优先选择在老城区有文化记忆的地方举办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