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本报记者 陈雪琴
文/本报记者 陈雪琴 余晓霖 徐钧钻
图/本报记者 文智诚 王云
■各镇街民俗巡游活动亮点纷呈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溪“四月八”已有4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沙溪镇都会举行传统民俗巡游活动,活动期间龙、狮、凤、鹤等一起盛大巡游,寄托了广大人民祈福的美好愿望。沙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景辉介绍,与往年不同,沙溪今年首次提出“非遗旅游文化周”的概念,活动期间包含了民间艺术巡游活动、非遗集市、武术文化交流会、非遗漫画展、非遗特色人文研学游、非遗手工技艺主题集市、非遗旅游宴等七大系列活动。
沙溪扣肉肥而不腻,霸王鸭包罗万有,白切鸡皮脆肉滑…… 家喻户晓的“隆都九大簋”,是沙溪传统宴席上最丰盛的菜式,九大簋即由九道菜肴组成,寓意“九子登科”“长长久久”。活动现场颁发了2023年市级非遗项目“隆都九大簋”牌匾。对于从事餐饮行业20多年的卢添发而言,“隆都九大簋”是隆都人招待贵宾中宴席的“天花板”。他介绍,“隆都九大簋”以本地物产为原材料,制作八菜一汤,其中三道主菜比较固定,包括隆都扣肉、白切鸡、粉葛(或猪皮胶)炆洋鸭,其余五菜根据举办宴席的主人家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但也都基本遵循三个头牲(猪鸡鸭)、三个海味、三个干菜的原则进行烹饪,每个菜式都饱含着美好寓意。
另一边西区街道,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一路欢歌笑语,所到之处引来市民围观。舞木龙者边舞边喝酒,锣鼓随着舞者的舞步而敲打。舞龙者所到之处酒香弥漫,似醉非醉的舞步看似踉跄,实则内含套路,在传统吐酒招式的基础上,今年的醉龙舞还加入了震撼的“喷火”表演,让不少现场群众大呼精彩。记者了解到,作为西区街道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醉龙巡游,此次活动涵盖了非遗体验、主题集市、文艺演出、醉龙巡游等多种形式。
“水烟飘,月西坠,泛轻舟一叶,寻觅我西施……”夜幕初降,南区街道龙环球场,一曲悠扬的《梦回太湖》将村民带回到当年,首届龙环火龙民俗文化主题活动正在火热上演。在热闹的粤曲声中,品美食、做手工,一众民间手艺人通过手工作品制作,为一众青年还原当年舞火龙的盛况。
村中88岁的老人鲍兆根说,舞火龙是龙环等一带的传统文化。春耕后,农民用竹篾、禾秆扎成龙的形状,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随着乡亲们纷纷外出务工,这一传统习俗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龙环村慢慢就息微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看到眼前一条条由布艺手工艺品模仿制作而成的“小火龙”重现文化主题活动现场,鲍兆根笑得合不拢嘴。
■本土民俗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5岁的陈靖熙是个典型的“社牛”小朋友,他一只手拿着舞龙时用的“龙珠”,一只手高高举过头顶,向观众热情地打招呼。随着音乐响起,陈靖熙与另外20多名小朋友立刻投入了表演中。“这支龙狮队伍平均年龄只有5岁,全部来自圣狮幼儿园,是目前中山年龄最小的龙狮队。”圣狮幼儿园老师陈家敏介绍,圣狮幼儿园龙狮队成立于2016年,至今已有7年,每年他们都会从幼儿园挑选小朋友参与龙狮表演。
多年来,沙溪镇圣狮幼儿园根植于本土非遗文化传承,以“四月八”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四月八”中的龙、狮、凤及武术等元素,并将以上元素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另一边,作为中山醉龙舞的发源地——西区长洲更是重视对长洲醉龙舞的传承与发展。
醉龙舞第六代传人黄金渐表示,早在一个月前,村民就开始筹备“四月八”的醉龙巡游活动。近些年来,黄金渐通过吸收当地村民常态化训练、开展小醉龙传承班、编排醉龙操等多项措施保护醉龙文化。让他欣慰的是,他所在的长洲醉龙队,如今有一半队员都是青少年,他直言,“我们中山醉龙后继有人了。”
今年15岁的郑子康就读于烟洲中学,是黄金渐的得意门生。一年前,郑子康在校园里初次接触醉龙表演,便被醉龙舞骨子里透出的生命力所吸引。“师傅是醉龙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我很珍惜能跟师傅学习的机会,在练习过程中我逐渐深入了解到醉龙舞的底蕴,对它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郑子康坦言,自己身为初学者首次参加这样盛大的醉龙巡游,心情既期待又兴奋,昨晚更是激动得睡不着。
晚上7时许,在热爱传统火龙文化的青年志愿者带领下,南区街道亲子家庭舞动着由稻草、布艺编制扎成长短不一、大小各异的龙,绕行在龙环村内的大街小巷。鲍兆根喃喃自语,“虽然很难找到禾秆,但用布艺还原也是一种创新,把传统一代代延续下去,也不至于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