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徐小聪
■为企业定制个性化搬迁方案
走进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平整后的园区井井有条。这里是中山市首个“连改带征”的改造项目,过去,该工业区以“低散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空间混乱、土地产出低、环境污染大、安全隐患多。为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该片区按下“工改”的加速键。经过两年多的奋斗,一期“工改工”改造项目先后完成了村民表决、搬迁腾挪和用地报批手续,正有序地挂榜招商。
“搬的时候肯定有折损。但现在回想,这一步迟早还是要走。”过去中山园仔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园仔山工业区最大的限上企业,创始人赖亚平4月12日刚走出会议室就对记者宣布喜讯——搬迁后,南区街道积极为该公司申请“特批供地”,希望该公司将总部留在南区,如今供地推进情况有了新进展。除了布局总部基地,他们计划进一步将农业技术研发基地也放在南区。
从2012年3月落户南区,在南区奋斗了12年的赖亚平深有感触,就在恒美,园仔山菌业从一家小规模的传统农业作坊,发展成为目前集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全天候种植金针菇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化企业,产能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他渐渐地感受到,未来的农业发展必须靠科技,发展智能农业。“在2022年我们制定新的十年计划时,就想要将生产线在2025年之前有序地搬出南区,将总部和研发端放在这里,中山的工改加快了我们的进程。”赖亚平说,中山制造业基础牢固,发展农业智能设备研发的区位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南区街道的营商环境让他们安心。
在“工改”过程中,南区街道主要负责人隔三差五就会与企业面对面沟通,通过“项目经理人”为企业搬迁腾挪制定个性化的搬迁方案。经过沟通,赖亚平希望企业在总部建设中得到支持。南区“工改”办积极协调,为公司的总部建设申请了“特批供地”,更帮他在总部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前,以优于市场价协调租下了街道集体资产公司的闲置厂房用于腾挪过渡。有了贴心的服务,赖亚平全力支持工改,于2022年11月份全面停产开始腾挪,并于2023年2月完成拆除整理。
“我们公司虽然规模小,但南区的服务依然周到,我们刚答应搬迁腾挪,不到一周南区街道的工作人员就在附近的渡头选出了两个地块给我们承租,保姆式的服务让我们搬得很顺利。”翁怡杯如是说。
■“安居工程”让优质企业扎根升级
南区工改办负责人说,“工改”除了是一场产业发展空间重塑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工程,也是党群关系助推工程,干部转作风的重要考场。“工改”后能否留住本土优质企业考验着每一个“工改”干部的工作作风。南区街道抓住服务企业做好腾挪搬迁这个关键环节,把尽量减少企业损失、尽可能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作为工作出发点,分类施策,大力实施搬迁腾挪企业“安居工程”:
对优质重点企业,个性定制腾挪方案。靠前服务、上门服务,一方面协助企业申请中山市级规上企业搬迁腾挪补助;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由南区街道特批供地发展总部经济,科学制定腾挪计划,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健康运转,保护产业生态链完整不断。
对一般经营主体,提供一次性搬迁补助。在市级补助规上企业的基础上,出台合理奖补政策,印发《南区街道关于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一期用地企业搬迁的工作方案》,对所有租期未满并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完成搬迁的经营主体(非规上企业),由南区街道按照5元/平方米/月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搬迁补助(补助租期最长不超过两年),最大限度降低园区内经营主体的搬迁损失。
同时对成长性企业,南区街道以服务促腾挪。摸排搬迁成长性企业的发展计划,对接南区资产公司和私人业主梳理闲置厂房资源,做好搬迁协助、租赁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落实腾挪厂房。协调加快办理新厂房验收、相关开业许可等手续,帮助企业实现早腾挪、早复工。
对落后产能,坚持文明执法、严格执法。部门联动,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切实做到风险隐患查清楚、防在前,一方面帮助愿意整改的企业,借腾挪机会破旧立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对屡教不改的落后产能,坚决依法予以淘汰。
以恒美园山仔白石环项目为例,南区街道共向园区的53家企业发放搬迁腾挪补助超过725万元,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园区经营主体的搬迁腾挪工作。经回访排查,园区原有72家经营主体中,有52家腾挪后仍留在南区经营发展,留存率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