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2024年08 06
甲辰年七月初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4年08月06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借势深中通道 主动跨界推动大湾区文旅深度融合
  吴森林 黄凡

  编者按

  7月25日,中国报业协会2024文旅融合与媒体传播大会在青岛市崂山区开幕,吸引上百家媒体单位参与。大会公布了“党媒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名单,32个案例成功入选并获颁证书。中山日报社论文《借势深中通道 生动跨界推动大湾区文旅深度融合》(作者:吴森林、黄凡)入选。作者将论文进一步修订,本报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2024年6月30日,连接深圳和中山、横跨伶仃洋的世纪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从此,环绕珠江口的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实现公路直通,环珠江口100公里大湾区“黄金内湾”得以闭环连接。深中通道以伶仃洋的自然风光、世界级超级工程满满科技感,天然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大IP。

  近水楼台的中山如何主动作为?作为本土党报媒体,中山日报社将深中通道开通与地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在深中通道开通前和开通后,抓住中山在深中通道“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立体组合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持续策划报道,跨界开展文旅融合活动,联合深圳媒体实现联动传播,借势“深中通道”,推动湾区文旅融合。

  一、以深中通道通车为契机,本土媒体主动谋划,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借助深圳通道IP,本土媒体面向大湾区,主动参与城市文旅策划,搭建文旅融合传播载体,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文旅热推向高潮。

  (一)发挥本土媒体原创性接地气优势

  深中通道不仅是超级交通工程,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大IP。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核心通道和标志性工程之一。项目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创造了许多世界首例,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作为本土主流媒体的中山日报社,将深中通道与文旅融合宣传相结合,发挥本土媒体原创性、接地气优势。早在深中通道建设期间,中山日报社就以全媒体传播,深入“百千万工程”精品村探访,结合“粤菜师傅工程”推广中山粤菜,策划文旅打卡活动,持续重点介绍中山文旅发展现状及特色,讲好中山文旅精彩故事,筑巢引凤,助力通车后中山文旅市场“井喷”。

  本地媒体持续性、铺天盖地的宣传效应,让大湾区居民加深了对中山的认识。通车后,不少东岸居民驾车或通过公共交通打卡深中通道,到中山看日出,喝早茶,吃乳鸽,来一场“City Walk”,引爆了中山文旅消费热潮。通车后前来中山游玩的香港、深圳等大湾区居民成倍增长。

  (二)发挥本土媒体多平台多视角优势

  借助“深中通道”收获的大量关注度,在深中通道开通前1个月,本土媒体加大报道力度,多视角报道,多平台分发,做足预热促进“深中通道”开通带来文旅流量。

  2024年6月起,《中山日报》在新闻客户端中山+和报纸开设“飞跃伶仃洋”专栏,加大宣传的密度。结合中山的产业布局、“百千万工程”推进工作,介绍各镇街的交通、产业、文旅等亮点,专栏对中山进行了系统详尽推介。同时,通过发挥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平台作用,发挥多个特色融媒体工作室优势,推出各具特色的介绍中山文旅融媒产品。

  深中通道通车前夕,中山日报社三连发,以浓浓的文化味,进一步扩大媒体影响力。由资深记者撰写的《深中通道》新书上架,讲述中山千年历史故事。3D深中通道元宇宙VR产品在“中山+”客户端上线,线上即可虚拟游览深中通道。极具文创特色的“龙腾伶仃洋”中英文彩绘长卷发布。

  深中通道通车当天,《中山日报》浓墨重彩推出全媒体“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专题,直击通车现场,多角度开展体验报道。

  (三)发挥本土媒体创新及增流优势

  《中山日报》还联合《深圳特区报》,共建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在各自的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全媒体平台开设专区或专栏,通过共享资源和流量加持,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闻报道的特色品牌。深中通道通车前后,双方开设了“深中联动”栏目,《中山日报》采写的原创稿件可以在“深圳读特”等平台刊发。《中山日报》还联合《宝安日报》,在深中通道通车前夕推出深中通道通车纪念特刊《融·通——深中通道通车纪念特刊暨深圳·中山融合高质量发展特别策划》,推出近两百个版面。双方联动,以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助力中山提升城市形象。

  通车后,《中山日报》持续报道深中通道通车带来的中山文旅消费现象、城市迎客形象,不间断进行传播宣传,让中山文旅热度不减。深中通道开通第一个24小时,车流量达12.5万车次。开通第一周,中山酒店商圈、茶楼餐馆、景点民宿等,明显感觉到了客流量的大幅增加。中山市商业协会、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发出《倡议书》,开展“深中新通道 香山新体验”消费行动,中山市召开“深中新通道 喜迎八方客”新闻发布会,全城用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欢迎游客的到来。《中山日报》及时跟进,推出“深中通道 喜迎八方客”“玩转中山有着数”等特色服务栏目,同时利用工作室开设特色栏目,如“淼”懂深中的“趣村游”系列,老外@中山系列的深中系列,“小罗逛中山”栏目等,及时将城市热情好客的形象传播出去,助推中山文旅体验迎来一个个小高潮。

  二、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本土媒体主动作为,推动“关注效应”转化为“文旅动力”

  伴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旅活动已不再是少数人的出行观光,而是越来越大众的休闲活动。在深中通道开通前后,借助这一超级工程的关注效应,中山日报社通过“媒体+”,服务城乡文旅发展,加快向平台型媒体转型。

  (一)立足本土乡村文化特色,创新农文旅产品供给

  依托乡村特色产业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中山日报社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农文旅融合,将乡村特色文化、乡村产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深中通道开通不久,“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在南朗街道举办,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的队伍同台竞技。中山日报社下属的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助力南朗泮沙纸鸢焕发了全新生命力,并在比赛中夺奖。风筝锦标赛的举办,成为了南朗街道传承泮沙纸鸢珍贵文化技艺、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契机;并以“体育+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助力南朗街道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底,中山日报社属下企业——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策划“金色大地音乐会——2023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左步)稻田音乐会”,两天共吸引4万多人次到现场,线上,超200万人次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了音乐节盛况。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听音乐、看烟花、享美食、玩游戏,感受沉浸式的乡村体验和视觉盛宴。音乐节还设置了稻田体验区、研学区、稻田集市、诚信有奖问答环节,并引入中山纪念图书馆主办的“流动图书进乡村,助力百千万工程”流动图书服务项目。这使得稻田音乐节不仅办成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也成为城市文明的展示舞台。精心策划的“稻田音乐会”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盛宴,不仅推动中山乡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让农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还促成左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二)引领创造消费新需求,助力中山文化兴城

  将非遗文化展演与文旅消费结合起来,本土媒体搭台展示非遗魅力,打造新消费场景,助力中山文旅“出圈”。

  2024年春节期间,由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执行的2024年迎春美食文化消费活动,期间特别策划“龙腾美景 游赏中山”之赏非遗系列活动,一次性集结与龙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如古镇六坊云龙、西区醉龙、东区起湾金龙、崖口板龙等。据统计,活动举办7日,进场人数累计超百万人次,孙文西路步行街及兴中广场周边摊档营收超1000万元,带动区域食宿、玩乐总营收超3000万元。迎春美食文化周、非遗巡游快闪等精彩活动8次登上央视大屏。

  “金龙腾飞梦 非遗耀东区”2024第五届中山东区金龙文化盛会,非遗大融合巡游吸引了众多自媒体“拍客”。数百人舞动的金龙巡游、气势磅礴的潮汕英歌舞、美轮美奂的深圳鱼灯舞、龙狮大汇演、花样小丑巡游,让游客过足了瘾。同时,举办“东区·金龙杯”写生大赛,上演儿童剧《瞳梦国奇旅》,开展“童”享非遗游园会,通过定制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走近非遗文化,了解非遗文化。附近商圈则开展音乐演出吸引人气。文化盛会提供了“一条龙”体验服务,在推动非遗文化传播发展的同时,还为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消费体验,活动期间共吸引近20万人次参与。

  (三)结合城市特色优势创新,开辟文旅新赛道

  2024年4月,中山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前2023年6月,中山成为广东省唯一、全国15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市之一。

  结合这一特色,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文旅消费与中医文化跨界结合起来,启动广东首个大型中医药健康夜市。夜市设置名中医义诊、传统中医疗法体验、中药材辨识、智能中医体验等8个展区。省市级名中医坐诊,将高水平中医诊疗服务送到夜市;传统中医疗法体验区让群众游客增长了知识,中药材辨识区展示常见地道药材;中药茶饮药膳区推出契合年轻人养生需求的中药烤奶茶等。夜市让广大市民游客零距离体验高质量中医药服务,深切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健康夜市活动每个月上旬、下旬各举办一次,选择接近24节气的周六晚上,持续到年底,群众反响好。

  本土媒体持续报道,助推夜市吸引力。如《中山日报》推出了立体组合报道,并且开设“中山年轻人都在逛的健康夜市,哪个摊位你最中意?”等互动话题,还通过《中医知多D丨体验非遗“毫火针”技术,温度高达800℃,老外惊呆了》等富有网感的报道,吸引外国友人关注。活动举办地中山市西区街道表示,将以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和西区医院提升工程,逐步把彩虹片区打造成集中医诊疗、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中药销售、药膳饮食、中医药文化宣传于一体的产业功能区,带动产业发展。

  三、以助力城市文旅品牌建设为己任,本土媒体主动思考,推动“流量”变“留量”

  当前,我国旅游业供需两旺、欣欣向荣,成为各地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深中通道”这一超级工程,将持续吸引更多游客到大湾区旅游打卡。

  落实到媒体参与文旅跨界融合方面,本土媒体始终要坚持守正创新。要继续推动文旅发展转变旧有的思维模式,助力中山文旅融入大湾区文旅发展大格局,搭建好“融”的载体,打造“融”的品牌,放大“融”的效应。

  (一)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主动跨界推动文旅融合

  文旅产品既有文化的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换取经济利益的商品属性。作为本土党报媒体,在推动文旅跨界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时,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把握好文旅宣传和推广的导向,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同时要兼顾市场需求,达到拉动文旅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成效。当前中山日报社在开展宣传和活动策划时,都牢牢遵循这一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本土媒体全媒体平台的优势,并开展深中媒体联动,用好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的海外传播渠道,搭建好文旅融合宣传平台;积极推动报社下属传媒公司及研究院主动跨界策划文旅产品,助推乡村和城市文旅品牌打造;同时也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报道和建设性报道作用,通过监督报道和内参,助力城市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为文旅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实践证明,只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我们才能更好树立党报媒体在群众中的口碑和品牌,才能不断擦亮城市文旅品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二)促进大湾区文旅一体化,推动岭南文化与大众旅游相融合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如何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深中通道通车,中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迎来了一场大考。如何做好文旅文章,给本土媒体带来了一道思考题。深中通道连接起了三大都市圈,环珠江口100公里大湾区“黄金内湾”得以闭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发展。当前,中山已肩负起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重任。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本土媒体应发挥好“桥梁”和“智囊”作用,借助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中山为融合连接点,做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大市场的形成。本土媒体可通过调研走访,对中山文旅如何锻长板、补短板及融入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可加强本土媒体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媒体联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规划对接,推动“旅游+ ”的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提升大湾区旅游服务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最终推动大湾区文旅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岭南文化是大湾区文旅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底色,要在大湾区文旅融合中,将岭南文化与大众旅游结合起来。例如,更大力度促进岭南特色的非遗文化等进景区,走进人们的现代生活,成为现代大众旅游的组成部分。

  (三)树立文旅深度融合思维,在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中,坚定不移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作为本土党报媒体,要主动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深度结合起来。

  一方面,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旅需求前提上,要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的各自优势,推进文旅信息传播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旅产品,要以此为契机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当前,中山日报社依托中山+等自主平台,加快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赋能,推动内容生产的创新和传播渠道的创新,搭建“新闻+政务+服务”大平台。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要主动创新服务供给,将提供内容延伸到服务对接,实现从纯资讯的媒体,向高聚合、强吸附的平台媒体转变。还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联合部门、镇街、企业、村、社会机构、大湾区地市媒体,共同策划谋划有影响力的文旅宣传品牌活动。

  另一方面,创新离不开人才第一资源。目前,中山日报社通过发挥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院、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智库平台作用,汇聚起一批文旅人才;通过旗下传媒公司运营实操,培育了一批有媒体运营经验又有市场意识的文旅人才。但面对文旅市场未来的增长趋势,仍要在继续用好“深中通道”IP推动湾区文旅宣传推广的实操中,培育和挖掘一批在文旅融合方面具有创新思维的全媒体人才和专家型人才,打造一支既懂媒体传播又懂市场,能够大胆开展跨界融合的人才队伍。

  ■结语:

  作为本土媒体,我们要始终聚焦媒体的主责主业,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文旅融合大机遇转化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动能,立足大湾区,打造地方性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助力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作者吴森林系中山日报社编委、采集中心主任;作者黄凡系中山日报社采集中心首席记者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