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龙腾伶仃洋》一书不仅全景式地记述了深中通道这一世纪工程从构想到实现的历史进程,更真实细腻地描绘了建设者的群体形象。在李春雷精湛的文笔描绘下,深中通道这一宏伟的世纪工程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被精准而充满情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是一部全景式的工程纪实,更是一部情感丰富、意义深远的文学佳作。
本报记者 王蔚然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我不止一次来到中山,每一次来,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激情,从而产生新的动力。”活动伊始,李春雷便深情地分享了自己与深中通道以及中山之间不解的情缘。他说,当收到《龙腾伶仃洋》这本书的写作邀请时,他欣欣然、热辣辣而来。“这是一种双向奔赴,中山需要我,我更需要中山。”
事实上,在采风工作开始之前,李春雷对深中通道已经有了充分的想象,知道它必定十分雄伟、震撼,但当他真正走近它、双脚踏上它时,内心还是产生了巨大的震颤。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超级工程,工程技术错综复杂,建设人员更是群英荟萃,面对如此璀璨的银河,如何去描述它的壮丽与广博?李春雷的答案是,将文字和情感倾注向了施工一线,记录他们敏捷的思维、勇于挑战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格,以及他们创造的每一个非凡时刻。
正是这些细微的闪光点,汇聚成了李春雷笔下的璀璨篇章。他说,“深中通道的建设者们屡创奇迹,他们堪称‘大国工匠’的典范,他们的故事正是当今中国最绚烂的华章。”
在谈及创作这本书时如何平衡历史与现实、技术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李春雷坦言,这也是他在创作本书中一直精心思考的问题。“虽然深中通道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座大桥,但这座桥的背后,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桥的两端连接着深圳和中山,代表着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以及新时代的脉动。而桥上,则展现了世界顶尖的造桥技术。”
在书中,李春雷以高超的文学技巧,将工程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娓娓道来。他在保证题材真实性的基础上,又为作品注入了极高的艺术韵味。叙事手法细腻且深入,情感表达真挚而动人,文笔平实却不失力量。
■结构与练笔十分重要
作为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本世纪以来唯一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李春雷的文学创作历程时常令大家好奇。
在活动中,李春雷也向大家进行了分享,并展示了他年少时的作品。他说,“16岁的我,第一次有了结构意识。不是我当时的水平,只是极偶尔地达到了……灵光一现。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是自由写作,没有进入真正的状态。”
在李春雷看来,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像有筋有骨的生命体一样立体且有力。他巧妙地用春天的百花与时令作比,形象地解释了文字与结构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他将百花的绚烂多彩比作文字的华美,而将操纵百花盛开的时令比作文章的结构。他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文字的优美、简约和精准,更在于整体结构的和谐与完整。
“作品的结构,实则是一种自始至终的匠心独运,各个环节应和谐呼应、相得益彰,共同构筑起一个紧密无间的文学世界。”为此,李春雷建议大家要进行“精准地读书”。首先是“读好书”,即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书籍进行阅读;其次是“读破书”,意味着要深入阅读,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是“读活书”,即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李春雷还特别提到了练笔的重要性。他建议,尤其是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应该多写日记,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个“笨办法”,但却非常有效。通过不断地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能更好地捕捉和表达生活中的点滴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