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实践与世界贡献》智库报告解析
~~~——
~~~——采用无脚本实战、全封闭道路方式开展,历时3小时
~~~——
~~~——
~~~——90后夫妇麦剑伟和张红建立起一条河鲀鱼产业链,并带着周边养殖户增产增收
~~~——

 
2024年11 27
甲辰年十月廿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1版 2024年11月27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10年坚守塘头“通关打怪”
90后夫妇麦剑伟和张红建立起一条河鲀鱼产业链,并带着周边养殖户增产增收
麦剑伟和妻子张红向记者展示刚刚捕捞上岸的河鲀鱼。本报记者 缪晓剑 易承乐 摄
  11月20日,清晨,中山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最低气温,格外寒冷。清晨8点,位于广东省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村——坦洲镇群联村西头围养殖户黄树年的鱼塘边,戴着斗笠、穿着雨衣的刮鱼工正快速地将一筐筐河鲀鱼接力抬送到岸上,经过初筛、称重然后装上卡车。岸上的一群人中,麦剑伟和妻子张红最年轻,作为鱼中(售鱼中介的俗称),他们正在现场了解成鱼情况。这对90后夫妇有很多身份:鱼苗商、养殖户、兽医、饲料商、鱼中……在他们身后,是夫妻俩花费10年时间摸索出来的一条河鲀鱼高效养殖产业链。

  2015年1月,麦剑伟和张红到中山坦洲镇群联村创业,从开动保商店做起,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们发挥技术专长,钻研和破解河鲀鱼养殖链条出现的问题和瓶颈,组建了一条涵盖鱼苗标粗、养殖、动保、销售的产业链,并引导和带动农户依靠技术实现科学养殖、增产增收,书写了青春在塘头坚守的故事。

  本报记者 黄启艳 陈雪琴 付陈陈

  ■不抢前东家生意,选择到中山创业

  麦剑伟和张红是同学,分别来自肇庆和云浮,中专和大专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2012年,他们在珠海斗门镇实习时开始了职业生涯。斗门镇是水产养殖大镇,麦剑伟入行时主要销售动保产品(是指用于改善水生动物健康及水质条件的非饲料类的水产养殖产品,包括渔用药品和非药品),需要经常到田间地头了解养殖户的生产情况并及时给予技术指导。

  凭借着踏实、耐心和勤奋的品格,麦剑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批养殖户的信任。不过,尽管销售业绩节节攀升,麦剑伟收入却不高,这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但麦剑伟没有选择就地“另立山头”,“如果我们在那里开店,必然会抢了前东家的生意,这样不大好。”麦剑伟说。

  听说坦洲镇群联村水产养殖比较集中,过来了解情况后,两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决定就在这里创业。2015年1月,他们在群联村开办了动保产品店,常常面对养殖户送来的病鸭、病鱼。他们将它们解剖,在显微镜下观察感染了什么虫害,然后对症下药。

  然而光是销售动保产品发展空间有限。2016年,麦剑伟和张红决定养殖河鲀鱼。河鲀鱼是坦洲镇特色养殖品种,目前养殖面积超过2000亩。水产养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前期投入大,对于入行新人来说,也意味着较大的风险。在前两年的时间里,两个人都住在鱼塘边的棚里。每天喂几次料,半夜还要起来巡塘,苦活累活都是两个人完成。张红还记得抬饲料时,饲料的重量常常让瘦弱的她直不起身来,“好在觉得日子有盼头,不觉得累。”张红说。

  也有痛心疾首的时候。2017年,台风“天鸽”登陆,狂风骤雨几乎摧毁了整个鱼塘;2022年,价值50万元的一塘鱼一夜之间全部死亡,两人大半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还有水产价格不稳定,价格走低时,一塘鱼卖出去还不够成本支出,卖多亏多。张红说,碰到这种情况,她会哭完继续干活,“农业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和坚守的行业,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潜心探索行业出路,建起一条产业链

  麦剑伟话不多,但是个喜欢钻研的人。真正投身河鲀鱼养殖后,他发现这条产业链上有很多共性问题需要解决,正是在一路“通关打怪”的过程中,他建立了一条河鲀鱼产业链,实现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养殖。》》》下转05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