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谭燕燕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本届省中运会标识系统满满“中山元素”
据介绍,省中运会是广东省中学生每三年一届的体育盛会,不仅能检验广东省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更能展示青少年昂扬奋发精神风貌,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推动学校体教融合有着重大意义。
本届省中运会标识系统历经5个月征集,从全国2015条口号、75件会徽作品中遴选出最终方案。会徽《腾飞》以中山的“中”字为创意源泉,巧妙融入“深中通道”、跑道、彩带、圣火等元素,彰显了运动健儿砥砺奋进、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吉祥物“岐岐”,名字取自中山的“母亲河”岐江河,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山市五桂山地区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小灵猫。主题歌曲《风起岐江边》采用现代电子音乐与传统行进曲相结合的编曲方式,歌词豪迈有力,旋律大气磅礴,体现了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主题口号“博爱中山,激情中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饱含情感。
■“1+N”办赛模式为赛事提供最佳场地
本届省中运会共设置了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套路、健美操啦啦操、跳绳、定向运动12个竞赛的大项目,合计262个小项目比赛,比上一届增加了10个小项目。在竞赛的分组上,田径、游泳、武术套路、定向运动分别设置高中组和初中组,排球只设置高中组,其他项目不分组,同时还将举办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活动。
届时,预计将吸引来自21个地级市近74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齐聚中山参加省中运会。大赛采用“1+N”办赛模式,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作为承办方,在主办方指导下牵头筹备赛事,多所协办学校承办相应比赛项目。“1+N”办赛模式一方面保证了每个项目的比赛场地及其配套保障都是中山学校中的最高标准,有助于参赛运动员调整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比赛场地相对集中,方便各地市队组织参赛。
■中山投入千万元升级比赛场馆
发布会上还介绍了本届省中运会的筹备进展情况。据悉,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市筹备工作委员会,会内设15个职能工作组,各工作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协同配合推动各项筹备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中山市人民政府还投入1000多万元,加快推动兴中体育场维修改造以及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市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场馆修缮和升级改造,并精心打造了以“忆畔古香山,逐梦新湾区”和“恰时光绚烂”为主题的一场体现时代精神、中山特色、体育特点的开闭幕式文艺汇演。中山还提前在市内各协办学校举办一系列省级锦标赛,测试场地器材、锻炼团队组织,为省中运会作了预热。中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举办一届精彩圆满成功的省中运会,为全省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舞台。”
在上一届省中运会上,中山市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共夺得26枚金牌、24枚银牌、28枚铜牌,团体总分排在全省第4名,获得一等奖,是近几届最好成绩。随着本届赛事的临近,中山的运动健儿已进入紧张的备赛状态,他们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再创佳绩。作为东道主,中山市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力争在主场再创辉煌,进一步展示中山教体融合的理念,为全省体教融合提供“中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