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中山多部门联合推行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搞定
~~~——
~~~——
~~~——今年11月,熊猫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将承办十五运会棒垒球赛事

 
2025年09 10
乙巳年七月十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2版 2025年09月10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今年暑假,市文联共组织50多名文艺家开展200余场文艺公益培训
“红色文艺轻骑兵”惠及青少年超万人次
“红色文艺轻骑兵”进校园。通讯员供图
  在结束不久的暑假里,一群孩子在文化的滋养中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横栏镇六沙村的榕树下小河边,他们正在老师指导下写生;在火炬高新区大环小区的红色会堂,他们学唱粤剧小曲;在联富社区的郑氏大宗祠,他们排练《光亮》中国舞……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中山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2025年暑假志愿服务的缩影。

  暑假期间,市文联以“艺起乡村行 助力百千万”为抓手,精心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伍,统筹全市优质文艺资源,实现全市镇街全覆盖,下沉村(社区)和学校,开展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曲艺、朗诵、诗词楹联、国标舞、戏剧等公益培训活动。活动坚持“公益零收费、专业高水准”,让青少年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文艺熏陶,既丰富了暑期生活,更以文化之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生动诠释了文联系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使命担当。

  ■名师授课显实效

  作为全市文艺工作的“领头雁”,市文联统筹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等,形成“文联统筹协调、协会具体落实、镇街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暑假到来前,市文联主动对接各镇街,提前摸排基层需求,各协会发挥专业优势,细化课程设计,确保志愿活动精准对接需求、高效推进实施。

  市文联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从各协会遴选骨干力量组建授课团队,这支队伍汇聚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会员及行业资深专家。这些教师不仅专业功底深厚,也懂教学规律,能根据乡村青少年特点调整教学方式,让高大上的艺术知识变得接地气,让学生们听得懂、学得会。

  作为国家级美术专业人才,市特聘人才、市美协副主席陈云在横栏镇六沙村开设的美术公益班,成为本次活动名师带教、精准育人的范例。35名青少年学习中国画笔墨基础、山水画树法与写生等。陈云以中国画山水(树法)为重点授课,带领孩子们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基础技法,完成充满童趣的树画作品。这样的专业教学场景,在本次活动中随处可见:国家级书协会员庞志桁从基本笔画教起,帮孩子纠正握笔误区;市舞协主席廖宜将“少年强则国强”的精神内涵融入舞蹈动作设计……正是这些专业师资的用心授课,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同等质量的文艺教育,为他们的暑期生活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多元课程接地气

  为让文化服务真正贴合乡村青少年需求,“红色文艺轻骑兵”课程设置上兼顾理论与实践,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温度的精品公益课堂。

  传统文化课程注重活化传承,让古老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焕发生机。书法课上,老师从笔画书写、间架结构到章法布局系统教学,不少学生经过培训能独立创作小作品;诗词、楹联课结合香山文化特色,开设“岐话香山——石岐话解读诗经唐诗”“楹联里的香山”等课程,学员在方言与古典文学的碰撞中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剪纸、中国画课程以“基本功+乡村写生”模式开展,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的生活体验,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间的传承弘扬。

  艺术启蒙课程聚焦兴趣培养,为乡村青少年搭建接触高雅艺术的平台。中国舞班教授《光亮》《少年自有凌云志》等主题舞蹈,将“少年强则国强”的精神内涵融入肢体表达,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国标舞班从基础站姿、手位训练到成品舞教学,民众社区党建广场的35名零基础孩子,结业时能完整演绎《我和我的祖国》,自信的舞姿赢得家长阵阵掌声;朗诵课上,沙溪镇龙瑞村、西区隆昌社区的学员从不敢开口到自信表达,部分人还登上了村居暑期文艺汇演的舞台,充分展现了文艺启蒙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此外,课程也突出本土特色,让地方文化根脉得以延续。曲艺课上,老师传授“云手拉山”“跑圆台”等粤剧身段,教唱《帝女花之香夭》《吕文成颂》等经典小曲,黄圃镇石军村创新开设“古诗词+咸水歌”课程,用本土旋律演唱古典诗词,让青少年在歌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文教融合育新苗

  这场暑期文艺志愿服务,不仅是一次文化惠民行动,更是市文联以“文教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红色文艺轻骑兵”系列课程跳出了送一场演出、办一次讲座的传统模式,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专业化师资授课、本土化内容融入,让乡村青少年不仅接触文化、掌握技能,更认同文脉、主动传承。

  青少年在学习书法技巧时,不仅掌握“横平竖直”的笔画规律,更理解汉字“方正做人”的文化内涵;在学唱粤剧小曲时,不仅学会《帝女花之香夭》的旋律身段,更知晓粤剧作为非遗的价值与中山曲艺的传承故事;在朗诵本土作家的散文时,不仅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深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一场场文化内涵丰富的课程,让青少年在学习艺术技巧的同时,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在心中种下传承文化、热爱家乡的种子,从而为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孩子不仅学到了艺术技能,还变得更自信、更懂传统文化了。”这种文化育人的成效,将逐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当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热爱文化、传承文化,乡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发展的文化底蕴也更加深厚,为中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注入持久活力。

  据了解,今年暑假期间,市文联共组织50多名文艺家开展200余场文艺公益培训,惠及青少年超10000人次。市文联将持续深化“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品牌建设,通过更多乡村文化“素描”、本土非遗传承等特色课程,完善“文教融合”的青少年文艺人才培育机制,让文艺之花在乡村沃土持续绽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文化支撑,为全市“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文艺力量。本报记者 颜子怡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