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天气清爽,心情也格外的好。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牛头坡郊游。这里算是一个非热门景区,大多是本地游客,地处秦岭南麓,站在坡上放眼望去,视野开阔,景色优美,空气清爽。我们边走边瞧,边说边笑,热闹的劲头,让人想起旧日乡下赶集的队伍。
转过一个坡坎,一排柿树,小灯笼一样的火晶柿子缀满枝头,不由感到阵阵惊喜。我们大呼小叫地扑过去,拍照留念。这里是景区的中心地带,游人如织,有一些游乐设施以及数不清的农家山庄,供游人休闲娱乐餐饮。
我们玩了一会,本打算去一家农家乐吃饭,看见停车场附近有许多卖水果山货的,什么苹果、鸭梨、柿子、山楂、核桃等。说实在的,这里的山货价格并不比市里卖的便宜,但想着毕竟是农民自产的,新鲜呀。我们便一窝蜂散开各挑各爱,一番讨价还价,不一会儿,手提袋便装满了,沉沉的,有一种丰收的喜悦。
我喜欢吃核桃。可我只买了一斤。因为那个卖核桃的老阿婆看上去很邋遢,主要是她的核桃邋遢,大小还可以,就是黑乎乎的,像是浸过水发霉了。老阿婆一个劲地向我推荐,还递过一个敲开的核桃让我看,说前几天晾晒时淋了点雨,里面干干的,让我掂分量。我摆摆手,心想样品肯定好了,有什么好尝的。老阿婆看没有一个人买她的核桃,急了,要便宜卖给我,八元一斤。我虽不满意,但想到市里一斤核桃十多块呢,再看到老阿婆卖不出核桃着急上火的样子,有些于心不忍,便买了一斤。
在农家乐吃完饭,我看地上有的是现成的小石头,便蹲下来,敲核桃吃,一颗一颗又一颗,竟然颗颗都不错,核桃壳虽难看点,但皮薄,而且仁饱满,还不卡壳,嚼在嘴里油香油香的。我这才相信,老阿婆并没有说假话,绝对的好核桃,仅仅是因为外皮弄得不太干净,又淋了点雨,便有点发霉的迹象。
再次去到停车场,看见老阿婆的核桃还是那么多,我又买了三斤,还鼓动朋友们也买了一些。老阿婆千谢万谢,说我真是个菩萨心肠的人,还说,再卖不出去,过几天,恐怕真要发霉了。我灵机一动,酒香不怕巷子深,货真价实的东西又何必怕难看,索性挨着老太婆蹲下来,大声吆喝了起来:“卖核桃——卖核桃——新鲜可口的山核桃,好吃了再买,不好吃不要钱嘞……”一边喊,一边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梆梆地砸了起来。令人奇怪的是,平时口齿不伶俐的我,竟然一点也不害羞,而且还有了一种呼之欲出的欢畅。
在我的吆喝和演示下,游客们很快就围了过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亲手砸过几个之后,便相信了我不是王婆卖瓜。只十几分钟的时间,核桃便卖去了一大半,我过秤,老阿婆收钱,俨然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同学们催我,说该走了,要不赶不上车了。临走了,老阿婆上下仔细地端详我,赞赏地说:“女娃子,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
我且走且笑:“卖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