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村党委书记杨炎萍介绍,历时一年的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完成3.6公里安全护栏建设、2公里灯光景观提升,更通过截污管网改造、河道清淤等系统性治理,使河涌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从“生态痛点”到“打卡地标”的转变。现场居民李先生感慨:“如今带孩子在河畔玩水成了日常,治水治出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当晚的水上T台秀以三幕叙事展开产业升级图景:首章“针尖上的传承”、次章“潮流三角”、第三章“向新而行”。“水上秀是‘文旅+产业’的创新尝试,治水清了环境,更清了‘以水兴业’的发展思路。”企业代表王先生坦言,如今河道景观成为婚纱摄影天然布景,带动周边摄影基地年接待量增长40%。
本报记者 柯颂 文波 通讯员 黄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