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现场,活动以曹边村牌坊为主舞台,搭配2个快闪舞台,形成“主舞台引领、快闪台呼应”的立体表演空间,暖场环节《爱我中华》响起时,音乐家与现场群众隔空对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彩云追月》等曲目演绎中,不少游客主动走上快闪舞台,从“观众”变身“参与者”,这种“专业表演+群众联动”的模式,让文化活动从“单向输出”变为“全民共享”,也让民歌真正走进乡村、贴近民心。
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统筹赋能与中山市音乐家协会的深度参与让晚会精彩纷呈。作为文艺赋美乡村的核心力量,中山市音乐家协会从策划到执行全程投入,协会主席师娟娟带领团队,将山东豪迈、江南温婉、岭南柔情等不同地域曲风与曹边村侨乡文化巧妙融合,让《茉莉花》的清雅绕着古榕流转,让《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嘹亮缭绕着古老的炮楼,近20位协会音乐家还与村民、游客同台互动,打破传统舞台局限。
据悉,这场民歌盛宴不仅带来了文化热闹,更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真金白银”,活动期间同步开放的烟火集市,汇聚曹边村特色农产品、侨乡手工艺品及周边城市美食,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消费。
据统计,单日带动集市交易额突破32万元,村民李阿姨的特色小吃摊位前人头攒动,“以前自家做的糖水小吃只能在村里小范围售卖,这次借着活动,一晚上就卖了1300多元,还加了不少顾客微信,以后能线上接单了。”她的笑容里满是惊喜与期待。
事实上,以文化活动撬动乡村产业发展,是南区街道近期持续探索的方向,今年以来,街道依托曹边村古村落资源,带动村内餐饮、农产品销售等关联产业增收,同时联合专业团队规划“农作+研学”路线,让游客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深度了解乡村故事。当夜色渐深,曹边村的街巷里仍有游客与村民交流的欢声笑语,这场活动留下的,不仅是热闹的场景、可观的收益,更是城乡群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与乡村发展的信心底气。
未来,南区街道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在守护乡村生态底色、活化乡土文化的同时,持续探索更多 “让文化活起来、让产业旺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的乡村振兴路径。
本报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