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对接是双方共建的“湾区光谷服务中心”的首批关键动作。该中心于今年3月揭牌成立,旨在精准对接中山市超300家光电企业需求,致力于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合作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一套互利共赢的机制。在人才培养上,双方打破了传统模式:“双导师”制度让学生既能掌握学院老师传授的“实操硬功”,又能领悟研究院教授带来的“创新思维”。
更为突破的是,双方联合探索设立“科研助理专班”,计划将关键岗位学习前置至第四学年,让学生提前进入研究院,实现“毕业即上岗”到“毕业前已胜任”的转变。
此外,合作特别设立“实习留用”机制,并将配套构建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技研双能”人才评价新体系,为优秀学生打通一条从“技能实习生”到“技研助手”,乃至“科研团队骨干”的成长路径。
在科研与产业落地上,合作同样展现出强大的互惠性。在研究院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科研平台的同时,中山市技师学院遴选的骨干教师也将带领学生团队,直接入驻研究院的项目组。他们凭借在通信网络应用、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电子技术,以及化工环保等领域的精湛技艺,为前沿课题提供坚实的技能支撑,助力研究院攻克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诸多实操难题,有效加速成果的转化进程。
从搭建平台到项目对接,此次“技研”合作通过双向奔赴、优势互补,不仅为中山市技能人才打开了职业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湾区光谷”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来自生产一线的扎实动能。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