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
~~~——
~~~——濠头一闲置地变身“夜经济打卡点”
~~~——中山市技师学院“技研”合作驶入快车道
~~~——
~~~——中山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

 
2025年11 11
乙巳年九月廿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3版 2025年11月11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农机一响谷满仓
中山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
11月10日,崖口村稻谷收割场景。本报记者 王云 摄
  又到一年晚稻丰收季,中山的田野遍地金黄,稻浪翻滚,多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间穿梭作业,成为秋收的主力。11月10日,南朗街道崖口村内,广大农户抢抓当前晴好天气,收割成熟水稻,确保颗粒归仓,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作为中山水稻连片种植的大村,崖口村2000亩晚稻已经进入收割期。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型收割机正有条不紊地作业,所到之处,一排排稻穗被整齐地卷入机器腹中,完成切割、脱粒、分离等一连串工序。很快,金灿灿的谷粒便通过卸粮筒装入三轮车中,生产队成员将其运输至晒谷场晾晒。

  “机械化收割效率太高了,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一台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近50亩。”站在田埂边,负责稻谷运输的谭伯笑得合不拢嘴。他指着穿梭的收割机回忆道:“以前没机械化的时候,收稻全靠手。大家弯着腰、弓着背,攥着镰刀一株株割稻秆,割完还要抱到木桶里反复摔打,才能把谷粒敲下来。一整天忙得腰都直不起来,也收不了几亩地。”话锋一转,谭伯望向田间轰鸣的机器:“现在可不一样了!到处都是收割机忙活儿的身影,割稻、脱粒这些工序一次就搞定,又快又顺,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力气了!”

  机械化收割不仅速度快,还减少了粮食损耗,保障了稻谷品质,对农户来说,更是省钱省力又省心。崖口平山村二队队长曾建牛介绍,崖口村集体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由13个生产队经营,村内设有农机站,由村委会管理,负责各生产队机械化生产任务。目前,全村共有10台收割机,今天则同时出动6台收割机在不同生产队作业。放眼望去,一台台农业机械活跃在田间地头,全村水稻耕、种、收几乎全靠机械化完成。

  另一边,崖口杨家一队也正处于收割期,见到该队队长朱有基时,他正开着拖拉机从晒谷场过来,准备运输下一趟稻谷。“今年受台风影响,水稻遭受了一定病虫害,整体产量比去年晚稻稍有下降。但是我们种植了水稻新品种,整体质量并未受到多大影响。”朱有基表示,尽管耕种收全流程机械化,但稻谷晾晒需顺应天气节奏,预计全村2000亩晚稻完成收割、晾晒、归仓全流程需近20天。话音刚落,朱有基便驾着拖拉机驶向收割机,抢抓农时转运新收的稻谷。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筑牢丰收之基。据悉,今年来,全市引进展示优质水稻新品种26个,示范应用合理密植提单产技术等农业新技术4项。截至目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10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2.01%。本报记者 陈雪琴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